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某某中学拟于10月中旬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以“品阅经典,书香满园”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请你参与“读书节”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 【任务一:书海拾贝】

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下列读物中最适合借鉴参考的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 《艾青诗选》 C. 《经典常谈》 D. 《水浒传》
(2) 【任务二:展板示“珍”】

①在用展板介绍经典作品和作者环节,有同学发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的作者用13篇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华夏民族数千年文化典籍的精粹。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小说。
D艾青因为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在狱中开始“借诗思考、回忆、控述、抗议”,写下《向太阳》这首诗,这也是他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

②有块展板展示的是《水浒传》中人物和相关故事情节,请你为插图配上简洁的文字。(10字以内)
          
                        图1                                                                  图2                                                                       图3

图1:
图2:
图3:

(3) 【任务三:诵读经典】

在“诵读经典”环节,你认为下列作品中的内容,哪个选项最适于朗诵,并简述理由。
A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是后世不传了。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成了它的专名,便是《春秋经》了。——《经典常谈》
C话说杨志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去见得梁中书,欲要就冈子上自寻死路,却待望黄泥冈下跃身一跳,猛可醒悟,拽住了脚,寻思道:“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水浒传》
D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诗选》

 

最适于朗诵的是:

理由:

【考点】
作家作品; 作品的人物形象; 作品的基本内容; 作品的经典情节; 作品的艺术特色; 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艾青诗选》; 《水浒传》; 《经典常谈》;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名著阅读
(1)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 A.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水浒传》中这段文字描写的是押司宋江的形象。 B.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背景放在清朝,它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 C. 吴敬梓描写了一批真儒名贤,如:虞博士、庄绍光、蘧公孙等,他们重文行出处,有真才实学;蔑视权贵,淡薄利禄;鄙视八股,向往真儒。 D. 《儒林外史》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2) 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 、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

(3) 阅读下面《儒林外史》选段,完成相关题目。

    她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穿了七条裙子,扮做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清晨出了钞关门上船。那船是有家眷的。她上了船,自心里想道:“我若回常州父母家去,恐惹故乡人家耻笑。”细想:“南京是个好地方,有多少名人在那里,我又会做两句诗,何不到南京去卖诗过日子?或者遇着些缘法出来,也不可知。来,也不可知。”

①选段中的“她”指的是,“她”收拾包袱离家是因为,这是一个女性形象。

②请结合原著相关情节分析匡超人的形象。

名著导读 普通
2.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却说夏侯霸引军至五丈原看时,不见一人,急回报司马懿曰:“蜀兵已尽退矣。”懿跌足曰:“孔明真死矣!可速追之!”夏侯霸曰:“都督不可轻追。当令偏将先往。”懿曰:“此番须吾自行。”遂引兵同二子一齐杀奔五丈原来;呐喊摇旗,杀入蜀寨时,果无一人。懿顾二子曰:“汝急催兵赶来,吾先引军前进。”于是司马师、司马昭在后催军;懿自引军当先,追到山脚下,望见蜀兵不远,乃奋力追赶。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懿大惊曰:“孔明尚在!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急勒回马便走。背后姜维大叫:“贼将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计也!”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司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背后两员魏将赶上,扯住马嚼环叫曰:“都督勿惊。”懿用手摸头曰:“我有头否?”二将曰:“都督休怕,蜀兵去远了。”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睁目视之,乃夏侯霸、夏侯惠也;乃徐徐按辔,与二将寻小路奔归本寨,使众将引兵四散哨探。

(1) 选文出自古典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2) 选文中哪些细节能表现出司马懿被诸葛亮吓破了胆?
(3)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选文用大量笔墨描写司马懿的惊恐,对于塑造诸葛亮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