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古人描绘的宁静平和的生活图景。陶渊明幻想的世外桃源里,“土地平旷,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 ,鸡犬相闻。”
“和”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大道之行,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得到合适的安排,弱势群体都得到关爱:“老有所终,壮有所用,③,④ 皆有所养。”
“和”是古人面对困苦时的呐喊。《卖炭翁》中“⑤ ,⑥ ”两句刻画了卖炭翁极度反常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悲惨境遇;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⑦,⑧ ”的呼喊。
现代流行语PK古诗文
现代流行语
古诗文
“也是蛮拼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你咋不上天呢”
水击三千里,,。——庄子《北冥有鱼》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怒而飞,。是鸟也,。庄子《北冥有鱼》
“你并不懂我”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弗食,。——《虽有嘉肴》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这盛世,如你所愿”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