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文阅读

沸腾的小山村

贾兴安

①北和庄,是太行山东麓一个不足六百人的小山村,历史上荒僻而贫穷。

②向西不远处的太行山巍峨耸立,蓊郁苍翠,但村里人只能望洋兴叹。因为这里是浅山区,没有石头,没有林果,也没有矿藏,村边大多是贫瘠的丘陵和荒芜的沙滩。

③忽然有一日,村西热闹了起来,机器轰鸣。三年后,这里成了一片占地万余亩的花海:菊花、牡丹、玫瑰等观赏花卉展蕊怒放,香气四溢,遍地流芳。站在高高的观赏台上,但见一望无际的花田,犹如一个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巨大调色盘。红的似火,白的像雪,黄的如金,粉的类霞。一枝枝簇拥成团,一团团连缀成片,在错落有致的沟坡和纵横交叉的小径上千姿百态地绽放。再近看,艳丽妖娆的花朵有的像纤纤玉手,有的似龙爪张扬,有的则如被托举的彩球。一阵轻风拂来,花朵遍地摇曳,如彩浪翻滚,一股芬芳馥郁而又携着泥土和草木气息的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④这片花卉生态种植基地,冠名“抱香谷”,不但名副其实,而且听起来温文尔雅,富有诗意。在这里,我们拥抱了香气。

⑤更令人欣喜的是,北和庄和邻村中和庄的许多“不毛之地”被开发了,周边十几个村庄的土地进行了流转。村民们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时,还被招募到抱香谷当管理员,护花、采果、制茶,创造着小山村的美丽,幸福着小山村的美丽,也和外来的朋友们分享小山村的美丽。按村里一位员工大姐的话说,他们是在自家门口领着“美丽的工资”。

⑥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虽然鲜花还没有盛开,但抱香谷依然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新增加的冬季项目“花海玻璃漂流”“超级山道滑车”“网红打卡乐园”等,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冒着严寒前来“打卡”。许多“小哥哥”和“小姐姐”不是用手机拍照录像,就是现场直播,与亲朋们分享他们的所见所闻。

⑦村西的土地沸腾了,村东的闲地也不能撂着。就在与抱香谷相距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建起了规模庞大的邢襄古镇。一片仿古街衢、民舍、戏楼、书院、茶楼、牌坊、绣楼别具风情,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千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如今,古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处旅游胜地。

⑧农业生态开发项目和文化旅游项目,带动了周边诸多乡镇村庄的兴旺与发达。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了,许多外地人前来安居乐业,甚至周边村子的许多大学毕业生也选择来到这里就业。

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几年时光不过一瞬,然而这个偏僻而贫穷的小山村正是在短短几年里发

生了沧桑巨变,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未曾改变的艰难命运和恶劣环境,迎来了红红火火的日子。

⑩正月初五,我来到北和庄,离村子还有十几公里,进村的车就排起了长龙。随着人潮步入抱香谷景区,站在北山坡向西望去,不远处的太行山挺拔雄壮,黛青色的山沟和背阴处山石的皱褶里,还隐翳着一些残雪,宛如一幅悬挂于天地间的巨型黑白帷幕。车流、人流依然朝这个小山村涌来,给雪后的严寒带来了阵阵暖意。村子的街道两旁摆着长长的摊位,售卖各种小吃和当地土特产,小摊前挤满了游客。铁板烧、麻辣烫、烤肉串、炸鸡柳、烤红薯、饸饹面等,热气腾腾,香气四溢。远处的大山、连绵不绝的车流、满巷的人群,构成了一幅喜庆的新春欢游图。

⑪从贫困到殷实,从寂寥到喧腾,从荒僻到繁华——北和庄的变迁,又何尝不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普通村庄的缩影。

(选自《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 08日 11版)

【链接】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农村土地流转其实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土地的间接流转多是农户先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协议,委托村集体将其承包地出租或转让,再由村集体与对方签订转让或出租合同。利益分配主要由流转协议约定,收益主要由农户所得,村集体从中也会取得一部分收益。村集体更容易将土地集中并转租给具备一定农业经营实力以及技术资金优势的农业大户或农业企业,而原农户甚至也可以继续以另外一种雇佣身份继续在原承包土地上从事生产,领取较为固定的收益,也更有益于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其主要经营和营收模式如下图:

(1) 下列选项内容与文章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北和庄在短短几年里发生了巨变 B. “抱香谷”项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C. 修缮古镇再现了北和庄厚重历史 D. 北和庄带动了周边村镇兴旺发达
(2) 结合全文,下列不能体现北和庄“沸腾”的一项是 A. “抱香谷”热烈盛放的花海 B. 面对太行山望洋兴叹的村民 C. 打卡分享旅游喜悦的年轻人 D. 连绵不绝的车流和满巷人群
(3) 文中对花卉生态种植基地“抱香谷”的描绘如诗如画。请你参照示例,再另选一个角度对第③段的描写进行赏析。

【示例】作者从空间的角度绘景。先远观,呈现抱香谷“一望无际”的大气与生机; 再近看,描摹每一朵花的万千姿态。让画面有层次感。

(4) “抱香谷”建成后,北和庄村民们富裕了。请结合“链接”内容,分析他们收入的主要构成有哪些?
【考点】
记叙性散文;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读书不觉已春深

李晓霞

①在很多人眼里,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枯燥的事情若是放在春天里去做,也会变得无比地美妙起来。

②古人有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在春天里读书,对于喜欢读书的人而言,绝对是一种享受。捧一本书坐在春光里,让求知的目光在字里行间畅游,其情其景,自是妙不可言;春风习习,任思绪在书里书外飞翔,其姿其态,当属惬意无限。

③常听朋友抱怨,说自己的年龄大了,再怎么读书都还是个记不住。而我想说的是,读书一定要有一颗纯粹之心,千万不要有任何的思想顾虑或精神负担。因为,书对一个人的塑造和改变,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个长期坚持读书的人,如久居花室的花匠,虽身染花香却并不自知,但每当他从旁人面前经过时,人人都能闻到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幽幽花香。所以,读书只管去读就好。只要摒弃杂念、抱着修身养性的目的去读书,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去读书,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饱学之士。

④还有朋友向我吐槽,说再怎么努力都写不出好文章,想写出一篇好文章简直比生个孩子都要困难。其实,文章不是光凭努力就能写出来的,它是书读多了之后的一个自然流淌;而读书又是个慢功夫,不可能出现看了几篇文章就能出口成章的神效,也不会收到读上几本书就能下笔如有神的奇果。读书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只要有了量的积累,必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去读书,总有一天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有神”。而且,读万卷书后写出的文章,必然是字字珠玑、句句锦绣。

⑤读什么书、如何去读,是许多人经常困惑的问题。通常所说的读书,指的都是读古籍、读经典、读名著,而不是阅读那些鸡汤类的文章,也不是去读那些碎片式的文字,更不是拿着手机进行浅表性的所谓的阅读。读书要识其字、断其义、知其人(所涉人物)、通其典(所列典故)、解其事(相关事件),而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更不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书读得越多,越感觉自己知之甚少:书读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浅薄。书读得多了,那些书中的知识,就会变成自己不必亲身经历就能拥有的阅历;书读得多了 每一本书都会变成铺路的砖石,脚下的道路便会无限延伸。

⑥热爱读书的人,总能从书中寻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且能获得生活的动力和前行的勇气。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管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够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心态;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管是身在幼年还是时至迟暮,也不官其年万几何,他的生命必然是“时时有诗意,处处皆春季”。

读书的好处很多,它可以让人变得很单纯、活得很快乐:可以让人精神独立、思想丰盈:还可以让人心胸更开阔、眼界更高远。读书也许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它可以让人避免很多是非,不至于陷入家长里短的泥淖中;它能让人在面对柴米油盐的俗常生活时,还能拥有风花雪月的高雅情调……一人读书,塑造的是自身;人人读书,改变的是社会。

⑧有道是:书香绕身,不惧双鬓雪染;有书为伴,任其沧海桑田。

(选自《山西日报》2021年5月7日,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引用诗句为标题,使语言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第②段描绘了春日读书的美好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第③段画线句是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书对人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 D. 第⑦段画线句中三个“可以”后的内容顺序不能任意调整,因为三个句子之间存在着“生活——思想——境界”这样由浅入深的客观逻辑性,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2) 下面文段是从原文中摘出来的,如果还原到文中去,放在文什么位置最合适?

喜好读书的人,看到下雨,便能想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便能想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看到花开,便能想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便能想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得意时,总能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正面激励自己;伤怀处,也不忘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进行自我开解。

A. 放在③④段之间 B. 放在④⑤段之间 C. 放在⑤⑥段之间 D. 放在⑥⑦段之间
(3) 文章第⑦段说“读书也许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请结合全文和自己的感受,说说读书如何增加生命的厚度?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这里会开出一朵花
韩 寒

①小野很小的时候,从她奶奶那里学会了一套评判标准,那就是,害虫和益虫。有天,我正吃饭,小野突然从旁边飞身而出,口中大喊:“害虫,打死!”然后一只飞蛾就被她拍死了。

②我大吃一惊,说:“我去,小野,这是不对的。”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小野又学会了一句“我去”。她说:“我去,这是奶奶说的。”这是我一直想和她探讨的一个观点,但我想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措辞,为此我和我的母亲还争辩过:“对于那些虫族,所谓的有害与有益都是相对于人类而言,但你让小孩子过早有了这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想法,并不利于她的心理健康。”我母亲反驳道:“那蚊子咬她怎么办?难道还要养起来?害虫就是害虫,小孩子不能好坏不分,《农夫与蛇》的故事你听过没有?”

③毫无疑问,这事一直争不出个结果,但小野飞身杀虫让我很生气。我站了起来,以前所未有的严厉再次责问她:“你可以吗?你可以这样做吗?”

④她从未见我如此,退了一步,有点畏怯道:“它是坏的小动物,它是苍蝇(那时候她把一切在空中飞的昆虫都叫苍蝇)。”

⑤我突然思路开朗,构建出关于此事完整的哲学体系:“什么叫坏的,什么叫好的?伤害你的小动物就是坏的,不伤害你的小动物就是好的,这个飞飞的小动物伤害你了么?没有,是吧。”我顿了顿,接着说:“而且你把它打死了,它很痛苦。还有,它的家人找不到它了,一定会很难过,你知道吗?所以你错了,你要做些让它很快乐的事情,你知道吗?”

⑥也许是我语气太严厉,小野突然一句不说,两眼通红,凝滞几秒,瞬间大哭了起来。

⑦我没有即刻安慰她,继续追问:“你说,你做错了吗?”小野已经哭得没法说一句完整的句子,但抽泣之中,她还是断断续续说:“我错了。”我上前抚了抚她的脑袋,语气缓和道:“那你现在要做什么呢?”小野哭着走到那只飞蛾那里,蹲下身子说:“对不起,你很痛苦。”

⑧看着她好几滴泪都落到地板上,我心疼不已,更怕因此给她留下更大的心理创伤,便心生一计,说:“别哭了,我们一起帮助它好吗?”小野噙着泪水道:“好。”

⑨我把飞蛾捡起,带上小铲子,牵上小野到了一片土地。我挖了一个小坑。让小野把飞蛾放了进去,顺便告诉她,这是飞蛾,不是苍蝇。我教小野把土盖上以后说:“这只飞蛾以前是个动物,现在它死了,我们把她埋了起来,它就会变成一朵花,变成另外一种生命,就不会再痛苦了。小野你快去拿你的水壶来,我们要浇水了。”小野飞奔入屋。

⑩我立刻起身,跑到十几米外摘了一朵花,返回去,把花插在刚才埋飞蛾的地方。刚完成这个动作,小野正好提着水壶从屋里出来。她走到那朵花前,惊讶得说不出话。我说:“你看,就在刚才,它变成了一朵花长了出来,说明它已经原谅你了。”

⑪小野顿时破涕为笑,像只温顺的小绵羊依偎到我的怀里,说:“它这么快就有了花。”我亲了她一口,说:“是啊,我们又是它的好朋友了。它很快长了出来说明它很快乐。”小野开心地笑了。

⑫我说:“别难过了,小野,那只飞蛾变成了花,现在像我们一样快乐。”

⑬夕阳西下,我抱起她,走向远方。我想所谓教育也许就是这样,爱与耐心,加上用孩子能明白的方式。初秋,已经开始吹起凉风,但此情此景能温暖一切。

⑭她轻轻贴到我耳边,说:“嗯,爸爸,我们再去打一只飞蛾吧。”

(选自《读者》)

(1) 这是已为人父的韩寒与她的女儿之间发生的一件事,在对女儿的教育中能看出他剔除了年少时的玩世情结,开始了对教育、对众生的思考。对于韩寒的四次教育,小野有不同的反应,请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表。                                                                                                            

韩寒的言行

用生命没有害益之分来引导小野尊重每一种生命

小野的反应

用脏话为自己解释

认真地掩埋飞蛾,盖土浇水

小野提议再打一只飞蛾

(2) 韩寒的文章有鲜明的风格,语言洗练而生动,有时又有些许讽刺意味,请赏析下面画线的句子,从结构上、内容上说说其表达作用。
初秋,已经开始吹起凉风,但此情此景能温暖一切。
(3) 小青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父亲也看到了这篇文章,觉得很奇怪,他记得以前也看过这篇文章,但是他看的版本没有第段,关于要不要保留这一段,两父子争论了起来。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保留或不保留第04段,分别传达了不同的教育观念,你赞成哪一种?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阐述。
现代文阅读 困难
3. 文声兼美是一档由一篇文字、一份欣赏、一段音乐、一种声音组成的文学有声节目。本期分享的是文章《孩子和秋风》,请同学结合文章内容,完成本期节目制作。

孩子和秋风

丁立梅

①我和几个孩子站在一片园子里,感受秋天的风。园子里长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我们的脚底下,铺了一层厚厚的梧桐叶。叶枯黄,脚踩在上面,嘎吱嘎吱,脆响。风还在一个劲儿地刮,吹打着树上可怜的几片叶子,那上面,就快成光秃秃的了。

②我给孩子们上写作课,让孩子们描摹这秋天的风。以为他们一定会说寒冷、残酷和荒凉之类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③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把大剪刀,它剪呀剪的,就把树上的叶子全剪光了。

④我赞许了这个比喻。有二月春风似剪刀之说,秋天的风,何尝不是一把剪刀呢?只不过,它剪出来的不是花红叶绿,而是败柳残荷。

⑤剪完了,它让阳光来住,这个孩子突然接着说一句。他仰向我的小脸,被风吹着,像只通红的小苹果。我怔住,抬头看树,那上面,果真的,爬满阳光啊,每根枝条上都是。树在失去叶子的同时,却承接了满树的阳光。

⑥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个魔术师,它会变出好多好吃的,菱角呀,花生呀,苹果呀,葡萄呀;还有桂花,可以做桂花糕。我昨天吃了桂花糕,妈妈说,是风变出来的。

⑦我笑了。小可爱,经你这么一说,秋天的风,还真是香的。我和孩子们一起嗅,似乎就闻见了风的味道,像块蒸得热气腾腾的桂花糕。

⑧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个调皮的娃娃,他把树上的叶子,扯得东一片西一片的,那是在跟大树闹着玩呢。

⑨哦,原来如此。秋天的风一路呼啸而下,原是藏着笑的,它是活泼的、热闹的,是在逗着我们玩的。孩子们伸出小手,跟风相握,他们把童年的笑声,丢在风里。

⑩走出园子,风继续在刮。院墙边一丛黄菊花,开得肆意流畅,一朵一朵,像新剥开的橘子瓣似的,瓣瓣舒展,颜色浓烈饱满。一个孩子跳过去,弯下腰嗅,突然快乐地冲我说,老师,我知道秋天的风还像什么了。

⑪像什么呢?我微笑地看她。她的小脸蛋,真像一朵小菊花。

⑫秋天的风,像一个小仙女,她走到菊花旁,轻轻吹一口气,菊花就开了。这个孩子被自己的想象激动着,脸上洇着兴奋的红晕。

⑬我简直感动了。可不是,秋天的风,多像一个小仙女啊!她走到田野边,轻轻吹一口气,满田的稻子就黄了。她走到果园边,轻轻吹一口气,满树的果实就熟了,橙黄橘绿。有小红灯笼似的柿子,还有青中带红的大枣,和胖娃娃一样的石榴。她走到旷野边,轻轻吹一口气,一地的草便都睡去了,做着柔软的金黄的梦。小野花们还在开着,星星点点,红的、白的、紫的,朵朵灿烂。在秋风里,在越来越高远澄清的天空下。

⑭孩子有本心,即便是肃杀的秋风,他们也给它镶上童话的金边,从中窥视生命的可亲和可爱。

(1) 任务一:宣传海报;以下是本期节目的宣传海报,请你帮助小语同学一起完成海报宣传文案。

孩子眼中的秋风

“我”眼中的秋风

秋风的模样

秋风的特点

秋风的模样

秋风的特点

像把大剪刀:把树上的叶子全剪光了

风还在一个劲儿地刮,吹打着树上可怜的

几片叶子。那上面,就快成光秃秃的了。

像魔术师:它会变出好多好吃的

芬芳且富有生命力

调皮、活泼、天真

像一个小仙女:走到菊花旁,轻轻吹一口气,菊花开了。

(2) 任务二:节目录制

步骤一:节目组计划在喜马拉雅APP上录制本文的朗诵视频,需先对录制文本《孩子和秋风》中的部分语句进行朗读设计。

①请你从重音、停连、语气等角度(任选两处),为下面的句子做朗读设计。

秋天的风一路呼啸而下,原是藏着笑的,它是活泼的、热闹的,是在逗着我们玩的。

步骤二:节目组准备录制精彩片段品析,需要对以下片段撰写赏析文案。

她走到田野边,轻轻吹一口气,满田的稻子就黄了。她走到果园边,轻轻吹一口气,满树的果实就熟了,橙黄橘绿……她走到旷野边,轻轻吹一口气,一地的草便都睡去了,做着柔软的金黄的梦。

②请你从修辞的角度为这段文字写赏析文案,供节目录制使用。

步骤三:朗读片段和精彩片段赏析录制。

地点:录播教室

(3) 任务三:互动留言;给节目留言,是一种听众互动方式。打开节目后台,小语同学已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评论,如下所示。你也刚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请结合文本、阅读经历以及保尔的“本心”对该留言进行回复。

全部评论

我是小语1天前

《孩子和秋风》中孩子有“本心”,因此用“镶上童话的金边”的眼光看待世界。我阅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发现保尔柯察金虽然没有身处一个童话世界中,也依然是一个坚守本心的人。

(4) 在每期节目最后,班级都会组织每期一问的讨论。本期的讨论话题如下:

不同的风景在不同的人眼里会有截然不同的特点。请细读拓展材料《秋风引》,说说刘禹锡和本文中的“我”以及孩子三人眼中的秋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假如你是一位热心听众,请你结合文章与补充材料在讨论区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材料:

秋风引

唐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背景:刘禹锡写此诗时已被贬南方。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