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上。《大序》只解释了风、雅、颂。说风是风化(感化)、讽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颂是形容盛德的意思。这都是按着教化作用解释的。照近人的研究,这三个字大概都从音乐得名。风是各地方的乐调,《国风》便是各国土乐的意思。雅就是“乌”字,似乎描写这种乐的呜呜之音。雅也就是“夏”字,古代乐章叫作“夏”的很多,也许原是地名或族名。雅又分《大雅》《小雅》,大约也是乐调不同的缘故。颂就是“容”。容就是“样子”;这种乐连歌带舞,舞就有种种样子了。风、雅、颂之外,其实还该有个“南”。南是南音或南调,《诗经》中《周南》《召南》的诗,原是相当于现在河南、湖北一带地方的歌谣。《国风》旧有十五,分出二南,还剩十三;而其中邶、鄘两国的诗,现经考定,都是卫诗,那么只有十一《国风》了。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商颂》经考定实是《宋颂》。至于搜集的歌谣,大概是在二南、《国风》和《小雅》里。

(选自《经典常谈》之《诗经》)

【乙】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你的同学没有读懂【甲】文的意思,请你帮他简要概括。
(2) 根据【甲】段中近人的研究,请你说说【乙】来源于“风雅颂”中的哪一种?
(3) 《大序》中说“不直陈而用譬喻”是“比、兴”“兴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请你结合【乙】文,对“比”“兴”解说。
(4) “诗言志”,“诗的教化作用”是《诗经》流传的主要意义。请你说说【乙】诗中你所领悟的“志”。
【考点】
作品的基本内容; 作品的综合评价; 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经典常谈》;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3.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常谈》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孟》。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

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节选自《“四书”第七》)

(1) 概括: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
(2) 提炼: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大学》的?
(3) 分析: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
(4) 策划:你所在的学习小组计划就《经典常谈》组织专题探究活动,以提高读书效率,检查读书成果。请你设计两个研究专题。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