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出卷网首页
1.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升华及升华现象;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
A.
液化现象
B.
熔化现象
C.
汽化现象
D.
凝华现象
单选题
容易
2. 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
2
)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霜是凝固现象
B.
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
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
白雾是水蒸气
单选题
容易
3. 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夏天,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棒周围“冒”出了“白气”
B.
北方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C.
冬天,树枝上出现了“雾凇”
D.
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
单选题
容易
1.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冰棍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B.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C.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冒出的“白气”,这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水珠
D.
深秋清晨河面出现的“白气”,这是河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单选题
普通
2. 科学课上,老师用镊子夹取一大块干冰放入装有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水立刻剧烈“沸腾”,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关于上述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干冰升华要放出热量
B.
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
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
白雾是水沸腾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单选题
普通
3. 如图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 ,拿起碗, 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
“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
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
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单选题
普通
1. 为了舞台效果,有时会向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营造“仙境”,其原理是干冰
时
热量,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
填空题
普通
2. 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水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填空题
普通
3.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填空题
普通
1. 为了控制卫星内部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保护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科学家发明了热管。如图所示为热管传热的原理示意图,金属外壳内衬垫一层由多孔材料做成的吸液芯,芯中充有某种液体,其中心是气腔。卫星利用热管将热量从向阳面“搬”到背阴面,使整体温度趋于平衡。
(1)
下列对于热管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热端吸热升华,冷端放热凝华
B.
热端吸热汽化,冷端放热液化
C.
热端放热汽化,冷端吸热液化
D.
热端放热升华,冷端吸热凝华
(2)
为了能够更快地调节整体温度的平衡,吸液芯中的液体应该选
(填“水”或“酒精”) , 原因是
。
填空题
普通
2. 自然界中的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请分别填写下图描述的物理现象的成因。
雾 露 霜 雪
(1)
“缥缈的雾”是
现象;
(2)
“晶莹的露”是
现象;
(3)
“凝重的霜”是
现象;
(4)
“消融的雪”是
现象。
填空题
普通
3. 如图所示是小科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时做的两个实验。
(1)
图甲是小科在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其中气泡是由
形成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2)
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小科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请你分析小科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
解答题
普通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
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单选题
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