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鸽类甚繁,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邹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尽其种。其养之也,如保婴儿。齐鲁养鸽家,无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鸽自诩。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有父执某公,为贵官。一日,见公子,问:“畜鸽几许?”公子唯唯以退。疑某意爱好之也,思所以报而割爱良难。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且不敢以常鸽应,选二白鸽,笼送之,自以千金之赠不啻也。他日见某公,颇有德色,其无一申谢语,心不能忍,问:“前禽佳否?”答云:“亦肥美。”张惊曰:“烹之乎?”曰:“然。”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张叹恨而返。至夜,梦白衣少年至,责之曰:“我以君能爱之,故遂托以子孙。何以明珠暗投,致残鼎镬!今率儿辈去矣。”言已,化为鸽,所养白鸽皆从之,飞鸣径去。

(节选自《聊斋志异·鸽异》,有改编)

【注】①癖好: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②父执:父亲的朋友。③不啻:无异于。

④申谢:道谢、称谢。⑤鼎镬(huò):烹煮食物的器具。

(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不可重拂”中“拂”的含义与“法家拂士”中“拂”的含义相同。 B. “而其无一申谢语”中的“而”表转折,“杂然而前陈”中的“而”表顺承。 C. 这篇短文的作者是蒲松龄,别号青莲居士,与《儒林外史》作者一样,均为清朝小说家。 D. 文中写到,张幼量酷爱鸽子,他按照《鸽经》上所列的名目,四处搜求,力求搜寻到天下所有品种,用像养育婴儿一样养育他的鸽子。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 B. 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 C. 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 D. 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选二白鸽,笼送之,自以千金之赠不啻也。

(4) 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链接材料】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节选自韩愈《马说》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转转不已  

②可据理断有无哉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3) 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石性坚重 B. 一盗/拽其妻起 C. 果得/于数/里外 D.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4)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用甲文原文填空)。

(5) 两个故事一虚一实,但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谦《送东阳马生序》)

【乙】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 , 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廉,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

送之

其欣悦

③濂以实对

景廉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家贫,无致书以观。

②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3) 填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文中,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宋濂的原因是“”。乙文中,宋濂只列举好的大臣的原因是“”。

(4)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按语意划分一处)

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

(5) 结合甲、乙两文,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书和做人两个方面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文言文阅读,回答1-4题。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②审:弄明白。③罢:通“疲”,疲乏。④殁:死。⑤干隧:地名。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古之君民          陈胜 , 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B. 以导之          欲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C. 魏武侯居中山也    此则岳阳楼大观也(《岳阳楼记》) D. 极物            然徒步汗出浃背(《满井游记》
(2)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其独以亡,何故?

(4) 选文通过魏武侯与李克的对话,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