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经典常谈》选段,完成小题。

【甲】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 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乙】

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一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又说诗可以鼓舞人,联合人,增加阅历,以泄牢骚,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那个“志”便指教化而言。

(1) 读经典,知内容:甲语段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人?朱自清指出了他们的什么特点?
(2) 读经典,有收获:请你仿照[乙]段中的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填充下表,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意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3) 读经典,品语言:《经典常谈》是一本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请以选段为例简单分析说明。
(4)  读经典,有感悟:阅读完《经典常谈》,同学们对“读经典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请你结合对本书的阅读体验,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考点】
作家作品; 作品的人物形象; 作品的经典情节; 作品的综合评价; 《经典常谈》;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A)“混账东西,不会抽,那发面里的烟末是谁撒的?都不会抽吗?好,咱们就来看看!把口袋翻过来,快点!听见了没有?快翻过来!”

    三个孩子开始把他们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放在桌子上。神甫仔细地检查口袋的每一条缝,看有没有烟末,但什么也没有找到,便把目光转到第四个孩子身上。这孩子长着一对黑眼睛,穿着灰衬衫和膝盖打补丁的蓝裤子。

    “你怎么像块木头,站着不动?”

    黑眼睛的孩子压住心头的仇恨,,看着神甫,闷声闷气的回答:“我没有口袋。”他用手摸了摸缝死了的袋口。“哼,没有口袋!你以为这么一来,我就不知道是谁把发面糟蹋了吗?你以为这回你还能在学校待下去吗?没那么便宜,小宝贝。上回是你妈求情,才把你留下的,这回可不行了。你给我滚出去!”神甫劲揪住男孩子的一只耳朵,把他推到走廊上,随手关上了门。

    遭到毒打的身体像针扎一样疼痛。那天哥萨克押送兵兽性大发,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

    黑暗吞噬着牢房的每一个角落。令人窒息的、不安的夜降临了。思路又转到吉凶未卜的天。这只是第七夜,但是却好像已经熬过了好几个月。睡在硬邦邦的地上,全身疼痛不止。

    库里现在只剩下三个人了。老头躺在板床上打着呼噜,就像睡在自家的热炕上一样。这老爷对眼前的处境满不在乎,夜夜都睡得又香又甜。酿私酒的老太婆被警备司令哥萨克少尉放出弄烧酒去了。赫里斯季娜和他都躺在地上,离得很近。他昨天从窗口看见谢廖沙在街上站了久,忧郁地盯着这座房子的窗户。

    “看样子,他知道我关在这儿。”

    一连三天都有人送来发酸的黑面包。是谁送来的,没有说。这两天警备司令又连着提审他。这是怎么回事呢?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有说,一问三不知。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能不做声。他曾想做一个勇敢的人,坚强的人,像书里写的那样。可是被捕的那天夜里,他被押解着走过高大的机器磨坊时,听见一个匪兵说:“少尉大人,干吗还把他带回去?从背后给他一枪不就完了?”

    当时,他却又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掉,这多可怕!死了,再也活不成啦!

(1) (A)(B)两选文都出自名著《》文段中的划线“他”指的都是
(2) (A)段中“他”为什么要把烟末撒在神父做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结合小说的其他内容,说说(B)段中“他”因为什么事被关押审问?
(3) 结合(A)(B)选段的内容说说“_他”的性格特征。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祥子呆呆的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

      在他们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他向来没有轻易撒手过一个钱,现在他觉得很痛快,为这一老一少买了十个包子。直到已看不见了他们,他才又进到屋中。大家又说笑起来,他觉得发乱,会了茶钱,又走了出来,把车拉到电影园门外去等候曹先生。

      天真冷。空中浮着些灰沙,风似乎是在上面疾走,星星看不甚真,只有那几个大的,在空中微颤。地上并没有风,可是四下里发着寒气,车辙上已有几条冻裂的长缝子,土色灰白,和冰一样凉,一样坚硬。祥子在电影园外立了一会儿,已经觉出冷来,可是不愿再回到茶馆去。他要静静的独自想一想。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老者的车是自己的呀!自从他头一天拉车,他就决定买上自己的车,现在还是为这个志愿整天的苦奔;有了自己的车,他以为,就有了一切。哼,看看那个老头子!

                                                                                                                                                            (节选自《骆驼祥子》)

(1) 选段中“一老一少”是(填人物);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是因为

(2) 语段中的老者当时处于怎样的困境?

(3) 这一老一少出现使祥子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请问祥子发生怎样的变化?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