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学赋能振兴乡村

朱永华

①花红柳绿,阳光温暖、不久前,一批中国文学的“大咖”和“发烧友”应文学之约,相会湖南益阳清溪村。

②清溪,这个周立波先生笔下曾经有过巨变的“山乡”,正在发生新一轮巨变。优美整洁的环境、富足的生活,尤其是充盈村中的书香,令人感叹“换了人间”。而这一切的发生,文学功不可没。清溪村党总支书记蔡真表示:“一不小心,我们家竟然成了别人的‘诗和远方’。”

③中国文学的长河里一直流淌着乡土情愫。“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患此中国,以绥四方。”在古老的中国文学作品《诗经》中,就有大量对乡村劳动场景的描述、对劳动者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改善劳动者处境的呼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影响深远的乡土文学,既立足乡土、倾情乡民,也促进觉醒、期望未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乡土之美,曾令无数文人墨客寄情吟唱。今天在这片土地上,文学能实现怎样的作为?清溪村正在进行富有蕴意的探索与解答。

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应当伴随着文化的繁荣。文学要担当起乡村文化建设的使命。有人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文学梦,乡村也需要文学的滋养。借助作家书屋,村民可以在家门口畅读经典,领略文学之美;在文学活动中,可以与更多人交流思想,追求心灵的富足。此次见证并参与作家集体活动,与作家“面对面”,更让广大村民与文学爱好者感受到欣喜与鼓励,获得很多启发与教益。

⑤腹有诗书气自华。乡村有了文学、文艺的气息,也让屋舍增色、山水生辉。从更高层面看,在乡村振兴的宏伟征程中,文学的助力不可或缺。乡村振兴是新的伟大事业,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必须“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而这,正是文学之所长

⑥新时代文学工作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为“三农”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为乡村振兴注入巨大能量。

(转摘自《湖南日报》,有删改)

(1) 下列诗句不具备乡土情愫的一项是(    ) 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B.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C.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D.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2) 请你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考点】
词的文学常识; 论证过程; 议论文文本;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其落到实处,关键是要靠人。

② _______A_______。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化要发展,就需要一群有担当的文化人,能够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他们应该对文化热爱而执着,最懂人民对文化的所需所盼,最会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智慧,用创意激活经典、融入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砥砺前行中引领风尚,在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既不忘本来,又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就能让优秀传统文化从过去延伸到未来。

③靠有绝技的手艺人。活跃在民间的大批手艺人,正是文化的传承者,让风俗习惯、美食服饰、艺术表演、刺绣雕刻等代代相传。无论是口头文学创作的“吴歌”,还是有“寸锦寸金”之称的南京云锦,无论是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的西安古乐,还是原生态、传千载的民歌民谣,民间的文艺形式跳动着文化传承的脉搏。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网络化等的发展,不少老技艺因种种原因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全面落实“非遗”保护政策刻不容缓。

④靠有情怀的开拓者。推动文化发展繁荣,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善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不断发展,把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文化产品和服务。无论是文化产品的市场开发,还是文化服务的拓展,抑或是为经济发展注入文化韵味,我们都需要善于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⑤_________B__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大批为当地文化保护传承出力发声的有识之士。他们有的甘守清贫,为手艺、绝技代代相传殚精竭虑;有的顶住压力,为文物遗存的当下命运奔走呼号;有的倾其所有,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默默奉献。能够坚守的本地人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有生力量,懂得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善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就能够让文化发展在每个地方找到现实落点,使文化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摘编自《人民日报》)

(1) 文本的论证结构是
(2) 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上恰当的语句。
(3) 文本第③段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请简要梳理。
(4) 下面两个事例哪个适合做第⑤段的事实论据?请简述理由。

A河南春晚节目《天地之中》将九宫八卦、太极与科技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古代观星天文的传承与当代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体现出了宇航员们的航天梦。

B河南博物院联合支付宝推出的数字考古盲盒,利用数字化形式模拟考古现场,让年轻人感受到考古发掘的快乐,成为销售爆款,吸引了更多人去了解河南文化。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坐热“冷板凳”

李昌禹

①时而潇洒一笑,时而英气逼人,仿佛从书卷中走出的倜傥公子,90后越剧演员陈丽君,凭借纯熟的演技火出了圈。过去学戏的18年里,别人在休息时,她时常还在压腿、下腰、练台步,为台上呈现的那一刻做准备。面对突然的爆火,陈丽君在接受采访时说:“越剧的舞台不大,主要的人物就一两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得到自己。就为了热爱两个字,才愿意在这里坐冷板凳,坚持着。”

②年轻人最需要坐得住冷板凳。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年轻人,难免会遭遇一段时期内坐冷板凳的状况。有的人能够泰然处之,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有的人则不愿、不敢、不屑坐冷板凳,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只想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拈轻怕重中蹉跎岁月.

③愿意坐冷板凳,凭的是执着的信念、超脱的心态。如此方能将冷板凳坐得住、坐得稳。“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儿女”樊锦诗从大学毕业起就扎根大漠,几十年如一日,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敦煌文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实现“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一辈子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他们在冷板凳上一坐就是大半辈子,长期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却能淡泊名利、潜心做事。这种可贵可敬的品质,堪称青年人的标杆。

④不怕板凳坐不热,就怕板凳没人坐。那些心态浮躁,动辄为名所困、被利所惑,或受杂念所累、为外物所扰的人,是坐不了冷板凳的,更遑论把冷板凳坐热。

⑤冷板凳要坐热,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毅力恒心,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曾表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坐定了冷板凳,便没有捷径可走,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才是把板凳坐热的不二法门.有的人当初愿意坐冷板凳,也能坐冷板凳,可时间一长,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日渐失去昔日奋进、拼搏的斗志,沦为熬资历、混日子的“老板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终归无所成就。

⑥其实,坐热冷板凳的过程,也是一个潜心修为、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最能练苦功,他8岁学戏,70多岁高龄时,仍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不间断。高空苍鹰的昂然英姿,风吹树动的优美姿态,都是他揣摩身段动作的灵感来源。这种用心揣摩、长期苦练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

⑦“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说的虽然是做学问,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大抵如此。坐得住冷板凳,才换得来“热沙发”。能够把冷活做实、冷事做热、冷门做火,练就看家本领,成功自然会热情而至。

(选自2024年4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 如何才能坐热“冷板凳”?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 如果以邓稼先的事迹为论据,放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请为该段拟写这个事实论据。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找到自己的“燃”点

宋威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 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甲】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种;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乙】

④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丙】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⑥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2月13日)

(1)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空,完成对本文论证思路的梳理。

提出论点:A__________

第①段:“燃”的内涵

第②段:“燃”对人生的意义

论述论点:B__________

第③段:C__________

第④段:再平凡的人也能“燃”起来

第⑤段:D__________

总结论点:                    

第⑥段:“燃”起来吧,不要辜负生命

(2) 下面这个句子,是从原文中摘出来的,如果还原到文中去,放在【甲】【乙】【丙】哪一处更合适?请简述理由。

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3) 请从邓稼先、闻一多两人中任选一人,结合所学课文概述其相关事迹,为本文补写一个事实论据。不少于80字。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