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 , 到西河美稷 ,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假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假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假谓别驾从事 ,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假谓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①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②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官名。④野亭:郊外的亭子。

(1)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闻 使 君 到 喜 故 来 奉 迎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使君何日当还  ②得一人之使 B. ①其人若此   ②人谋而不忠乎 C. ①陈太丘与友期 ②夫君子之 D. 后乃至     ②一狼径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①客问元方:“尊君?”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及事 , 诸儿送至郭外。

(4) 下面对文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写元方为维护父亲的尊严,不给友人解释机会,主要想表现元方不懂得尊重别人。 B. [乙]中写郭伋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停留了一天,体现了他做人诚信的优秀品质。 C. 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郭伋守信的正面例子。 D. 两文都是人物故事。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于人物的语言描写,而[乙]文则侧重故事情节的叙述。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1) 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至于夏水襄陵

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王命急宣

②虽乘御风

③既渐近

④则玉雪岭际天而来

(3) 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往来而不 B. 千二百里又何 C. 其远出海门今齐地千里 D. 湍绿潭吴广爱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5)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的特点,以“素湍”、“回清”、“”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色、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ㅤ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 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ㅤㅤ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释】①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年作者被贬此地。②相(xiàng)田:察看田地的好坏。③王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相传他在此临池学习书法,池水尽黑。④黄鸡,报晓的公鸡。该句意思是不要因为时光易逝,年华老大而悲伤。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门前流水尚能西

B. 全石以

黄州东南三十里沙湖

C. 潭中鱼可百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

D. 其境过清

手为口

(2) 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B.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C.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D.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文作者柳宗元、苏轼均为唐宋八大家重要成员,“唐宋八大家”指八大散文家。 B. 两文的写作背景基本相同,分别为作者被贬湖南永州和湖北黄州后出行记游之作。 C. 两文语言均很优美。【甲】文善用比喻且句式灵活;【乙】文风趣幽默,简练生动。 D. 两文主旨相同,皆表达了作者虽遭朝廷放逐,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旷达情怀。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晋文公欲伐卫》:晋文公出,适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曰:“奚笑? ”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也。”公悟其言,乃止,引师而反。未至都,而秦伐其北鄙矣。(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奚:为什么。②鄙:这里指边境。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

(2) 选出划线词含义不同的一项(  ) A. 吾妻之美我者,我也/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家者 B. 伐我/引而反 C. 视其妻/元方入门不 D. 下令/公悟其言,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未至都,而秦伐其北鄙矣。

(4) 邹忌和公子锄采取的劝说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5) 一个国家要安定团结,兴旺发达,需要具备哪些人为因素?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