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著阅读
(1) 下列对名著《骆驼祥子》的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每次希望都破灭了。最后一次,祥子为了帮虎妞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 B. 祥子和小福子是两情相悦的苦命人,但最终不能结合在一起的原因是贫穷,因为祥子无力负担起要养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酒鬼爸爸的责任。 C. 祥子拉着一辆黄包车在风雨中哆嗦,在烈日下喘息,让读者感受到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也让读者对有生活追求的祥子产生同情。 D. 本书中,老马、小马都是祥子的“缩影”,他们在人生中都走向了堕落。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已有了消息,树枝上的鳞苞已显着红肥。但在这个大杂院里,春并不先到枝头上,这里没有一棵花木。在这里,春风先把院中那块冰吹得起了些小麻子坑儿,从秽土中吹出一些腥臊的气味,把鸡毛蒜皮与碎纸吹到墙角,打着小小的旋风。杂院里的人们,四时都有苦恼。

那老人们现在才敢出来晒晒暖;年轻的姑娘们到现在才把鼻尖上的煤污减去一点,露出点红黄的皮肤来;那些妇女们才敢不甚惭愧的把孩子们赶到院中去玩玩;那些小孩子们才敢扯着张破纸当风筝,随意的在院中跑,而不至把小黑手儿冻得裂开几道口子。但是,粥厂停了锅,放赈的停了米,行善的停止了放钱;把苦人们仿佛都交给了春风与春光!正是春麦刚绿如小草,陈粮缺欠的时候,粮米照例的长了价钱。天又加长,连老人们也不能老早的就躺下,去用梦欺骗着饥肠。春到了人间,在这大杂院里只增多了困难。长老了的虱子——特别的厉害——有时爬到老人或小儿的棉花疙疸外,领略一点春光!

虎妞看着院中将化的冰,与那些破碎不堪的衣服,闻着那复杂而微有些热气的味道,听着老人们的哀叹与小儿哭叫,心中凉了半截

①作者用词平中见奇。试分析划线句中加点词“红肥”的作用。

②文中画线句子“心中凉了半截”的原因是什么?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尼摩船长说:“教授,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和地中海中有某些完全相同的鱼类。我确定了这个事实,我就问,在这两个海中间是不是有交通路线的存在。如果有,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我把铜圈套在鱼尾上,再把鱼放入海中。几个月后,在叙利亚海岸,我找到了一些从前放走的鱼尾上有铜圈的鱼。两海之间有路可通的想法得到了证明。我利用诺第留斯号去找寻这条通道,终于把它发现了,也冒险走过去了!教授,不久您也要通过我的海底地道了!”

选文出自(国家)(作者)的著作《海底两万里》,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尼摩船长告诉教授

【考点】
作家作品; 作品的基本内容; 作品的艺术特色; 作品的综合评价; 《骆驼祥子》; 《海底两万里》;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学校开展了“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请阅读下面语段,回答相关问题。

语段一: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两年,至少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①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语段二:

他已经顾不过命来。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②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 上文选自(作家名)创作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2) 圈点批注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传统方法,当小李同学读到语段一的内容时,就用这种方法在划线句①的旁边作了如下批注。

“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车的来之不易和祥子对车的珍视,表现了他的吃苦耐劳和踏实肯干。

请你参照以上示例,结合情节,为划线句②作批注。

(3) 下列有关这部小说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社会。 B. 这部小说是作者以老上海下层平民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小说。 C. 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屡受打击却始终不放弃希望的故事。 D. 这部小说是以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悲剧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