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文学类阅读

洋槐花香润心田

郭军平

①呀!这是什么香?

甜甜的,淡淡的,如蜂蜜,如香水,一缕一缕的,若波浪起伏,若炊烟袅袅,又若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置身其中,我莫名地陶醉了,烦恼消失了,心情舒畅了,心灵放飞了。这醉人的清香啊!是要人带到一个如仙似幻的世界吗?

③是什么,竟能产生这样大的魔力?难道是富贵的牡丹?娇艳的芍药?还是令人倾倒的玫瑰?不,什么也不是,它既不是富贵的牡丹,也不是娇艳的芍药,更不是令人倾倒的玫瑰,它就是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洋槐花。

④抬头看,瞧!在那满枝密叶的洋槐树上,那些晶如玉、白似脂的一串串、一支支洋槐花多么香甜诱人呀!在微风的轻拂下,在绿意葱茏的枝叶间,它们仿佛翩翩起舞的仙子,衣袖挥舞间,洒下一阵阵、一缕缕醉人的清香。那无法遮挡的清香啊!仿佛要将美丽的乡村熏醉,醉如梦,醉如仙,醉如幻!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你不能不诗情大发,逸兴遄飞:谷雨时节百花凋,长恨春短愁难消。转入闾阎绿荫里,一缕清香醉乐陶。

⑤当母亲把采摘的一萝筐槐花淘洗干净后,然后将它和白面粉拌在一起,放上调料和盐,搅匀,上蒸笼。二十分钟后,一笼热乎乎、香喷喷的槐花麦饭就被母亲端上了餐桌。喜欢吃蒜辣子的,浇上些,吃起来香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⑥槐花麦饭不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医疗作用,可以治疗便秘等症状,是春天里最美的野味。正因为槐花麦饭香甜可口,所以采摘的人特别多。这样,美丽的洋槐树就算倒了大霉。

⑦记得我们老屋的后面曾经有两棵大洋槐花树,因为父亲在外教书,我们周内上学,母亲一个人又采摘不了。结果,等我们周末采摘时,我们屋后的大洋槐花树已经不知道被谁采摘得七零八落,一幅伤痕累累的样子,看着让人心疼。父母都是文化人,忍住了愤怒。他们实在不会像那些受了委屈的人在村子里大声叫骂一阵。

⑧“都是邻里乡亲的,采摘了就采摘了,不要计较了!”看着我们气愤的样子,父亲安慰道。

⑨想吃槐花,有的是,你看,那些水渠旁,那些野地里,到处都有开着珠玉般散发着诱人清香的槐花。槐花的生命力可真是强啊!难道它们是先知先觉,知道自己的美丽可能会受到更多的伤害,因而它们就保持了强盛的繁衍能力?

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生命力强悍的洋槐花树,就像自强不息的君子一样,表现出了昂扬的斗志;而这肥沃的土地,多么像宽厚的母亲,以博大的胸怀给予坚定的支持。

⑪是啊!做人,就要像洋槐花树一样,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要保持昂扬奋进的姿态;做人,就要像这宽厚的土地一样,要有容纳万物的胸怀和气量。

(1) 本文围绕“槐花香”写出了不同的“香”,请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香”的特点

洋槐花

槐花麦饭

“香”的内涵

对待乡邻

友善宽容

做人精神

(2) 根据要求,结合上下文赏析句子。

①甜甜的,淡淡的,如蜂蜜,如香水,一缕一缕的,若波浪起伏,若炊烟袅袅,又恍若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②结果,等我们周末采摘时,我们屋后的大洋槐花树已经不知道被谁采摘得七零八落一幅伤痕累累的样子,看着让人心疼。(赏析加点词语)

(3)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作用。
(4) 之恒所在的小组在阅读完这篇作品后,将选文与《一棵小桃树》进行了对比。请你结合选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之恒:这两篇文章都是写景状物、寄寓情思之作。

弘毅:我发现二者蕴含的情感有相同的地方:

紫涵:我发现二者蕴含的情感也有不同的地方:

【考点】
挖掘、感悟文章主题; 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文章过渡及其作用;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比喻; 通感;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①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②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注: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完全肯定。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语

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

解释

有卖油翁担而立

参考成语法:①爱不释手;②如释重负;③手不释卷

A

手熟尔

课内迁移法:但闻爷娘唤女声

B

康肃笑而

查阅词典法:①派遣;②贬谪;③打发

C (填序号)

(2) 把文中画线句子题译成现代汉语。

①睨之久而不去。

②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常羊学射屠龙子朱/尝射家圃 B. 欲闻射道乎/孰 C. /见其矢十中八九 D. 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则以一铁范铁板上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

(5) 《常羊学射》和《卖油翁》都写到了“善射”。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卖油翁和屠龙子朱认为善射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甲】

陶歌

清   龚轼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乙】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活板》)

【丙】

余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余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世多谓前古民醇 , 工作率多卤拙 , 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节选自《梦溪笔谈·器用》)

【注】①功侔(móu)鬼神:制作功夫等同于鬼斧神工。②民醇:民风淳朴。③工作:手工制作。④卤拙:粗糙笨拙。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瞬息可就             (2)纸灰之类之             (3)每韵为一帖             (4)世多前古民醇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断两处)

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工不苟

(3) 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板已布字                      其印 B. 满铁范一板                      其印余群从所得 C. 射于家圃                         余又过金陵 D. 则以纸帖之                         何陋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2)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釉青花一火成”指的是烧制青花瓷过程,表明古人高温制瓷的轻松容易。 B. “花从釉里透分明”指的是青花瓷蓝白相间,给观背者以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 C. 后两句为议论,称赞青花瓷之美是天地所生,表现出作者对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赞美。 D. 诗歌灵活地运用由虚到实的写法,实在是一篇既有形象之美又富哲理之味的佳作。
(6) 请根据上面的古诗文内容,用诗文中的原词回答问题。

【甲】诗围绕青花瓷工艺的“”的特点,依次描绘了中国传统工艺品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和色泽;【乙】文抓住“”的特点介绍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丙】文则围绕“”的特点介绍玉臂钗的制作功夫。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及反而学,至精其艺。

(选自佚名《一箧磨穴砚》)

【注】①箧:竹箱。②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卖油翁担而立   释:

(2)但微之   颔:

(3)辞而   去:

(4)乃而学   反:

(2) 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

(3) 【甲】文能体现陈康肃因善射而骄傲的一个词是“”,【乙】文能表明“其人”自负的一个句子是“”(用原文词句填空)
(4) 【甲】【乙】两文,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