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歌鉴赏

[甲]

暮春即事

[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乙]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 在这两首诗中,能体现暮春时节特点的景物有:影动的瓦雀、入砚的杨花、稀少的黄鸟、和飘飞的杏花。
(2) 这两首诗中,诗人在暮春时节流露出来的心境是否一样?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考点】
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 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诗歌鉴赏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代: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选出说法错误的两项(    )

A.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 B. 首联扣紧“雨”、“暮”主题。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 C.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愉悦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颔联、颈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喜悦的底色。 D. 颔联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 E. 颔联、颈联写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 F. 颔联、颈联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静,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 G. 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诗歌鉴赏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