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邕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后,整理了一份《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并设计了几个活动,请你完成。
(1) 活动一:回顾经典,传承精神。请阅读选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选段一】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选段二】

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①选段一中,作者亲切地称“他们”为“”。

②选段二真实地描述了的历史事件。

(2) 活动二:走进领袖,感悟风采。小邕制作了一份人物资料卡,请你完成。

人物资料卡

姓名

外貌

相关情节

形象

毛泽东

面容消瘦、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面孔。

对父亲积累资本,买进许多别人田地的行为不满,父子经常辩论。

敢于反抗

觉得学校授课不好,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修半年。

他的财产只有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用品,伙食也同其他人一样。

生活简朴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细心、热情

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肩上,走过乡间田埂。

(3) 活动三:感悟名著,选定封面。

学校公众号将推出《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专栏,学校宣传部想选择下图中的一幅图片放到学校公众号当中,现广泛征集同学们的建议。你作为班级的宣传委员,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简要分析理由。

【考点】
作品的人物形象; 作品的基本内容; 作品的经典情节; 作品的艺术特色; 《红星照耀中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班级举行“我爱我的祖国”纪实作品交流分享会,请你帮助完成以下的信息。

阅读有方法

学习有成效

把握作品事实

阅读纪实作品,首先要学会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①下列有关纪实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到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深入分析和探究“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宣扬和评价,融入强烈的主观情感,从而瓦解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C. 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使用了全景式的写法,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D. 《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明确作者立场

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学会阅读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

②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下面一位人物,举一事例说明人物特征。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D徐海东

领悟故事精神

从事实中汲取营养,从观点中辨别立场,最终,要从中收获启迪。

③《红星照耀中国》一经问世,在中国大地广为传播,引起轰动。海伦▪斯诺(作者埃德加▪斯诺前妻)曾这样评价这本书:当时像一道闪电,唤醒了中国人民。 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说说这样评价的缘由。

名著导读 困难
2. 阅读语段,按照要求完成填空。

【甲】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他,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乙】他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对兄弟们,说话非常朴实。

【丙】他9岁离家闯荡世界、17岁带领饥民攻打粮仓。对待士兵胜似兄弟,长征途中的马常让给部下骑。

(1) 文中的甲是,文中的乙是,文中的丙是(写人名)。
(2)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的剧情也很精彩,编剧在编辑各集简介时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根据你对原著的阅读,对下面集数进行合理的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①红军过草地,征途千辛万苦②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坚定抗日

③红军剧社成立,革命思想大传播④大渡河战役,战士以死相拼

A. ③④①② B. ④①②③ C. ③④②① D. ④①③②
(3) 下列对《飞向太空港》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此书是对“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亚洲号”卫星整个过程的画卷式描写。 B. 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计了曲折的情节,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C. 作者是李鸣生,这部优秀的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和自豪的情绪。 D. 在安装调试“亚洲一号”过程中,中方十分注意防范自己的技术外泄,美国也仅扮演着对手的角色,对中方进行了技术防范。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