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习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人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神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衰老的骏马,还有奔驰千里的志向;年迈的志士,尚有未曾泯灭的雄心。有了这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就可以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而寿命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诗中所体现的乐观向上精神,历久而弥新。

①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②〔竟]终结,这里指死去。

③〔腾蛇〕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蛇。

④〔骥〕骏马,好马。

⑤〔枥(lì)〕马槽。

⑥〔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⑦〔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⑧〔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怡,愉快。〔   〕

⑨〔永年〕长寿。

资料一: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 , 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 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选自陈寿《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有删改)

①〔太祖〕这里指曹操。②〔权数〕权谋,手段。③〔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意思是曹操凭借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但自我放纵,不受约束,不学习钻研德行功业和操行学业。④〔桥玄〕与“何颙”均为人名。

资料二:

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拉旗角包颈而逃。

(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有删改

①〔操〕这里指曹操。②〔髯〕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

资料三:

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

(选自朱敬则《魏武帝论》,有删改

1 〔曹公〕这里指曹操。②〔神变〕神奇变化。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壮心不(《龟虽寿》)已:

世人未之奇也(资料一)故:

知(资料二)闻:

兵折而意不(资料三)衰:

(2) 下列对“资料一”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B.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C.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D.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②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资料一)

(4) 曹操的形象是变化的,也是统一的,正如我们可以从“资料(一/二)”中发现“资料三”中提到的他“神变不穷”“临事决机”的特点。
(5) 小冀说,阅读以上资料后,曹操的形象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可爱了。请发现曹操的“可爱”之处,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其形象。
(6) 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带给你怎样的感悟。
【考点】
建功立业;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 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①相与于中庭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轼武卫营

全其城

(2)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4) 【甲】文表现了苏轼作怎样的心境?【乙】文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苏轼,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舣船,船靠岸边。②面,以背相向。

(1)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东:向东 B. 尝一日行千里                    尝:曾经 C.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顾:回头 D. 吾为若德                        若:如果
(2) 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C.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D.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3) 对本段文字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项羽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活生生的人物。 B. 文中写项羽“顾见”叛将吕马童,吕马童开始还敢正面看他,后又转向王翳,以掩饰自己的窘态。 C. 文中项羽不忍心杀死自己的坐骑,并将它赐给亭长,既表达感激之情,又尊敬他是一位长辈。 D. 文中描写项羽同乌江亭长的对话,表露了项羽愧对江东父老的心迹。
(4)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