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理解

凌冬不改清坚节—忆陈望道先生(节选)

胡奇光

①从1957年反右到1976年“文革”结束,这二十年间,正是我国的多事之秋。复旦大学也不例外。老校长陈望道先生沉稳地应对风云变幻,不改变那清明坚贞的气节。

(一)

②我1957年进复旦求学。入学三个月,即听到先生的学术报告《怎样研究文法、修辞》。报告里,他大谈读书,他撇下稿子,看着我们,慢慢地说:

③“你读书,读到有一天,有一本书上的一两页字,读它一两个星期,到了那个时候你可说是进步了!”

④有这么神么?!我立即把这奇特的说法默诵两遍,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⑤第二年,我拜读先生的学术著作《修辞学发凡》,真的被书中谈修辞同题旨和情境的那两页黏住了,那就不止一两个星期啰。

(二)

⑥1958年教育革命中,大家讨论大学的培养目标。先生作为一校之长,却别有所见。他说:“谈到全面发展,还可加上一个美育……”当场没人反对,可是到了“文革”时,赞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不是越来越多了吗?

(三)

⑦大概在1959年初夏,我与几位同学一起去拜访先生。先生住在教工九舍的一幢绿瓦楼房的楼上,楼下是语言研究室和会客大厅。先生在会客大厅接见我们。(A)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在那个把学术当作资产阶级东西搞臭的岁月里,说出这句话,是要有胆识的。

⑧我们提出要搞“近百年语文运动史”的调查,先生很是支持。

⑨那天,先生很高兴,讲了不少语文运动中的逸事,特别是大众语运动讲得更细。我现在还想得起先生讲话时右手一推、左手一挡的神态。凭这些动作,我还可回忆起他当时谈话的要点。先生说:白话文到了一九三四年已有点变质了,遭到两个方面的攻击。先是复古派从右边批判白话文不够"文",要退回到文言文去,好,我们(指上海一批文化人)也来个批判,从左边批判白话文不够"白",要提倡一种比白话文更白的大众语。这样做,为的是让我们多年拼命争得的白话文能健康地发展。说到这里,他脸上绽出了笑容。

⑩的确值得高兴。因为先生顶着复古逆风,发起大众语运动之后,即使有反对白话文的言论,再也不能形成气候了。

(四)

⑪六十年代初期,我国主流报纸上出现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这些表述我们建国方针的流行语。我当时有个疑问:为什么不用成语里常见的“发愤图强”而用并不常见的“发奋图强”呢?

⑫在1962年冬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先生谈修辞研究时,恰好举了“发奋图强”的例子,我专心听,几乎逐词逐句记住了先生的原话。

⑬原来在一次人代会上,是用“发愤图强”还是用“发奋图强”,代表们就有争论,先生主张用“发奋图强”。先生说:

⑭愤怒的“愤”和奋发的“奋”,语音相同,语意相关,稍有点差异。用愤怒的“愤”,大多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毛主席说,外因是变化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这个道理看,用奋发的“奋”更好些。不管是有刺激也好,反正中国人民历来是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

⑮先生用内因与外因的学说来分析,可谓一语破的。照此看来,与“自力更生”连用的,最好是“发奋图强”,而与“卧薪尝胆”连用的,常常是“发愤图强”了。

(五)

⑯大概在1974年夏秋之交,我有事去语言研究室。我看到那绿瓦楼房背阴处,先生正靠在竹椅上休息。他已是84岁高龄了,有病缠身、人瘦了,颧骨更突出了,我看了有点心酸。

⑰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想得起来的,只有关于《修辞学发凡》修订的一段对话:

⑱ “望老近来在修订《发凡》?”

⑲(B)“唔。”他慢慢坐直身子,看着我说,“如何修改得好?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他说得又率直,又诚恳。

⑳那时出版的书刊,要体现批儒评法的精神,文中又要大引毛主席语录,是全书的纲,不要改。”

㉑“唔。”他好像点了点头,停顿一下,他又说,“至于修辞格还可以增些,如影射就可列人。”

(1) 本文主要写了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语段

事件

人物品质

语段(一)

陈先生教授读书方法

教学有方

语段(二)

有胆有识

语段(三)

陈先生发起大众语运动

语段(四)

语段(五)

陈先生修订《修辞学发凡》

(2) 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任选一个句子谈谈其表达效果。

A.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

B.“唔。”他慢慢坐直身子,看着我说,“如何修改得好?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

我选句,

(3) 阅读小贴士,概括“人物传记”的特点,并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小贴士: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在记述事件时,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传记不一定要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节选自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写传记》)

(4) 得遇良师,人生至幸。本文和鲁迅的《藤野先生》都属回忆恩师的文章。请结合两文,从写法角度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考点】
梳理、概括文章情节;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其他文学性文本;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朱自清《背影》节选,完成文后题目。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作者细致描写父亲步履和动作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2) 这段文字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3) 写出这段话的记叙要素
人物:                                    地点:                           
事情的经过:                                                       
结果:                           

(4) 文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来回穿铁道爬月台,举动很艰难,作者却写他“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应如何理解?试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火柴天堂

                                                                                                                          佚名

        那天,妈妈看到我在玩游戏,站了很久,轻轻地说:“东东,游戏⋯⋯还是少玩些吧。”妈妈是在家上班的自由职业者,对我一向还算理解,可能与她这时尚的职业有关吧。

        为了躲妈妈,我开始转战网吧。其实,玩久了也有些厌倦,但还是不愿下线,哪怕只待在安全区看热闹也觉得踏实。那天,一行字跳入眼帘:“火柴天堂:出售传奇最可爱女孩一名,愿意收徒的私聊!”

        多么独特的拜师启事!我点了她的名字,就这样,火柴天堂成了我的徒弟。我急于提升等级,基本没带她练过级。小火柴并不介意:“玩嘛,我不会为此花费太多精力的。”她躲在安全的地方,一边打小怪物练级,一边和我聊天。她说游戏是为人服务,而我投入得本末倒置了。我何尝不知呢?只是迷恋已久……

        两周她只练到15级。然而那天我与一个40级武士PK,她却挺身而出,结果死了N次。我,也屡战屡败。一周后,她买了个42级道士号,我问:“不是说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吗?”“我是不愿看到你被欺负。”“你的号有没密保啊?要是被黑了怎么办?”“啊?”她半晌才回道,“看造化吧!”

        从此,有人来犯,我们就下线换号,由我用“清风道士”出战。然而我渐渐发现,传奇与生活不同:纵然我杀死对方N次,他还是可以用脏话骂我。我突然有些厌恶这种生活。

        又一晚,她呆站在安全区,半天才说:“清风道士的号,果然被黑了。”我的心猛地就痛了。我明白那是她为我而买的号,是她要给我的保护。

        可我不能表现得伤心,我劝她:“你说过的,游戏而已。”“可我真的不想你被欺负。”“是我技不如人,没关系的。游戏里败了就败了,生活中技不如人那才糟糕呢。”没想到,我居然用她的论调来安慰她。但,说着说着,想到日渐荒芜的学业,一种从未有过的彻悟穿过我心。

最后,我们相约退出传奇,但我还想用QQ视频看看她。

      “不,不要!你会吃惊的。”“不会,你是我徒弟嘛。不管你什么样,我都不会吃惊的。”

      然而如火柴所说,接通视频,我还是吃惊了:妈妈!

      妈妈打过来一个笑脸:生气了?“东东,妈妈只想更了解你,只是想让你明白: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妈妈有没有自作聪明?”妈妈说,“知道我为什么叫‘火柴天堂’吗?有首《火柴天堂》里唱‘妈妈牵着我的手回家’,妈妈想牵着东东的手,回家……”

      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但我还是笑着打出:“得了,还牵我回家呢,你不就是个小火柴嘛,还要我保护呢!”

      “嗯。”妈妈说,“那么,师父,小火柴等你回家!”

(1) 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

(2)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简要分析一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3) 摘取文中的词语,梳理"我"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变化过程(均限用两个字)。

(4) 关于"小火柴"的真实身份,小说在前半部分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一处简要分析其作用。

伏笔:

作用:

(5) 分析“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但我还是笑着打出。”一句的描写方法及表达作用。

(6)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在"放、管、疏、严"中选一个字填入下面的句子。

教育孩子改掉不良习惯,“”永远比“堵”更为有效。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简·爱》选段,完成问题。

    “唉,我两次做了对不起你的事,现在很懊悔。……”她停住了。“也许这毕竟无关紧要。”她喃喃地自言自语说:“那样我也许会好过些,但是,向她低声下气实在使我痛苦。”

    ……

    “但愿你能听从劝告,忘掉这些,舅妈,宽容慈祥地对待我——”

    “你的脾气很糟,”她说,“这种性格我到今天都难以理解,九年中,不管怎样对待你,你都耐着性子,默默无声,而到了第十年,却突然发作,火气冲天,我永远无法理解。”

    “我的脾性并不是像你想的那么坏,我易动感情,却没有报复心。小时候,有很多次,只要你允许,我很愿意爱你。现在我诚恳希望同你和好。亲亲我吧,舅妈。”

    我把脸颊凑向她嘴唇。她不愿碰它,还说我倚在床上压着她了,而且再次要水喝。我让她躺下时——因为我扶起她,让她靠着我的胳膊喝水——把手放在她冷冰冰,湿腻腻的手上,她衰竭无力的手指缩了回去了——迟滞的眼睛避开了我的目光。

    “那么,爱我也好,恨我也好,随你便吧,”我最后说,“反正你已经彻底得到了我的宽恕。现在你去请求上帝的宽恕,安息吧。”

    可怜而痛苦的女人!现在再要努力改变她惯有的想法,已经为时太晚了。活着的时候,她一直恨我——临终的时候,她一定依然恨我。

    ……

(1) 选段中里德太太说“我两次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是哪两件事?
(2) 请分析画线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衰竭无力的手指了回去了——迟滞的眼睛避开了我的目光。

(3) 选段中,面对即将死亡的曾给简·爱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童年伤害的舅妈,简•爱是怎样做的?她的做法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发意义?
现代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