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避席择言曰:“昔者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 ,  易牙乃煎敖燔炙 , 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 , 愧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临淮水,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筑高台美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樽,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调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国。今主君兼此三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①觞:酒器,此处指宴请。      ②范台:与后文中的夹林,兰台皆为魏国胜地。

③嗛:通“嫌”,快意,满足。      ④燔炙:烧烤。

(1) 【甲】文选自《》,这是一部由(人名)编撰的编年体史书。
(2) 理解选文中的加点字

①对“至旦不”中“觉”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睡着         
B. 睡醒            
C.醒悟                 
D.发觉

②与“蒙辞军中多务”中的“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自为大有所益                
B.后世必有酒亡其国者
C. 醒能述文者                  
D. 临淮水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 阅读选文,完成以下表格
 

劝说对象

目的

方法

时机

效果

孙权

吕蒙

进学

用自己的学习经验现身说法

吕蒙让人刮目相待

鲁君

梁王

不要耽溺于“□”“□”“□”三者

“觞诸侯于范台”

(5) 两篇选文让我们懂得劝说他人不仅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乙】文中鲁君选择在“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这一时机劝说梁王,之所以有效的原因是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作家作品;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锦游泳           鳞:

②佳木而繁阴       秀: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 【甲】【乙】两文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4) 【甲】文写“此乐何极”,【乙】文说“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请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一日,命役徒芟①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②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③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④居堂,登斯亭,而无忝⑤其名哉。

(选自范仲淹《清白堂记》,有删节)

【注】①芟(shān):除草。②扃(jiōng):关锁。③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④庶几:但愿,希望。⑤忝(tiǎn):玷污。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异二者之为

天下之忧而忧

④庶几居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3) 范仲淹是一代良臣,从甲乙两文中,你读出了他怎样的政治理想追求?请结合原文回答。
现代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回答各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B. 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 C. 泉香而酒洌    洌:凉 D. 颓然乎其间   颓:倒下
(2) 联系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的语气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环滁皆山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D.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段层层推近,先写西南峰壑之美,后写琅琊山草木之秀,再写泉水潺潺,最后推出主景——醉翁亭。 B. 第2段写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对偶句写景,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 第3段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末句简笔勾勒出醉翁之态,可谓醉在其中,乐在其中。 D. 作者纵情山水,如隐逸之士般超然物外,跟百姓一同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