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教育机构仅为中学生求学期间列出的必读的经典书目就有20部之多。这个书目包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弥尔顿的《失乐园》、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惠特曼的《草叶集》等。这是美国高中在校生的必读书目,而且教育部门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

材料二: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仅初中三年就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以安徽省芜湖市的中考为例,多年来一直把名著题作为必考的题型。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常常看到现在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观看“中国古典名著改篇的影视作品”上,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

(1) 从上述两则材料中你能看出中美两国教育机构的共同做法是什么?
(2) 针对材料二中所存在的现实情况,请你联系自己阅读文学经典的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举例说明阅读文学经典对你成长的意义。

②你认为浅俗化的经典阅读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不良后果。(请写出两点)

【考点】
材料探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丁先生忧心忡忡地表示,家长群里有一些家长反映,“发现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抱着手机,本来以为是开小差玩游戏,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在手机上抄答案呢。” 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索,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手机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

材料二:记者昨天在手机软件应用市场上输入“作业”两字,出现了数十个选项。其中包括“问他”、“作业帮”、“快作业”、“作业宝”、“魔方格”等。一些软件下载次数达几万次甚至几十万次。

记者随后用手机下载了一个名为“作业帮”的所谓“作业神器”,不用额外注册,用QQ用户名登录后,即被允许出题目或回答。用户既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回答他人的问题,并积累“财富值”,还能用这些“财富值”去换取礼品。

答题的形式几乎是直接给答案。但是如果是要求有解题过程一些理科题目,提问者在贴出题目后,参与回答的人就会寥寥无几。

材料三:“我听说过这类软件,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作业抄袭。”作为班主任,镇江某中学语文老师说。有教育人士表示,目前学校基本杜绝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因此,用“作业神器”的情况大多出现在校外或假期中,单凭校方或老师很难杜绝。要避免“作业神器”,需要学生自觉,更要家长监督。

(1) 从材料看,“作业神器”软件异军突起的原因是什么?
(2) 综合以上材料,“作业神器”的弊端是什么?
(3) 如何防止以抄作业为目的的“作业神器”的使用?
综合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战国时期商业的繁荣,中国早期的商业活动者开始采用广告形式来传播交换信息,出现了广告的最初形式:声响广告,文物广告、幌子广告,烽火广告。到宋代,出现了灯笼广告、悬物广告、幌子广告、招牌广告、招贴广告、印刷广告、插图广告等。(选自网络《中国史上四个最成功的广告》有删改)

【材料二】这漂亮的马车不拉货也不送货,只是每天在街上来回走,当广告用。这是个梦幻般的活动广告牌。小伙子弗兰克每天早晨把马车拉出去,下午回来。弗兰克是个很不错的小伙子,脸红扑扑的如玫瑰一般,就如同儿歌里那出色的小伙子。他的日子过得很不错,很多女孩儿和他打情骂俏。他唯一的工作就是慢慢驾着马车,好让人看到上头的名字和地址。需要装假牙或是拔牙的时候,大家就记得按照马车上的地址来找弗莱波医生了。(选自【美国】贝蒂·史密斯《布鲁克林有棵树》)

【材料三】现代广告即是指一种由广告主付出某种代价的,通过传播媒介将经过科学提炼和艺术加工的特定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以达到改变或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目的的、公开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传播活动。它以网络宣传、电视宣传为主要传播渠道(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1) 阅读上面三则材料,你有什么发现?
(2) 请你写出含有广告行为或今天还能够起到广告效果的一句古诗:
(3) 你认为【材料二】中的广告就是今天比较流行的哪种广告形式?《水浒传》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广告“三碗不过冈”,你觉得这个广告属于【材料一】中的哪一种形式的广告?店主人打这个广告的用意是什么?它在故事情节中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