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文还整理了一篇古文,请帮助完善。

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请完成词语归类卡。

古今异义卡

太丘舍           

古义:①

今义:去往

一词多义卡

寒雪日:日子

日中:②

动词卡

下车之:③ 

(2) 请完成句子鉴赏卡

句子

翻译

鉴赏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看出友人是个无礼之人。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看出元方③的性格。

(3) 从选文里你能悟出怎样的交友之道?请写下来。
【考点】
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文言文翻译;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狼》,完成小题。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本文作者,是代著名的家。课文选自他的集《》。“聊斋”是作者名,“志异”是的意思。
(2)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3) 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 B.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C.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缀行甚远          缀:

②屠暴起。          暴:

③顾野有麦场        顾:

④空前会受其敌      受其敌:

(5) 比较下列划线字的古今词义:

①一狼径去。   古义:            今义:

②止增笑耳     古义:            今义:

(6)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其中。    洞:词活用作词,意思是

②其一坐于前。  犬:

(7) 写出下列一词多义的意思。

①止:

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②前:

狼不敢前

其一犬坐于前

(8) 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9) 文中描写“狼亦黠矣”的句子有:
(10) 如果用“屠户遇狼”概括第①段的内容,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和屠户杀狼。
(11) 读了《狼》这则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 困难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止增笑耳。

(1) 根据课文内容,将横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

(2) 给文中加线词语注音。
(    )     (    )

(3)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屠自后断其_______________    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

(4)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 从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屠户起初对狼抱有幻想?他最终放弃了幻想,智慧勇敢地杀死了狼,你从中得到启示?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 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丙】《论语》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丁】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1) 解释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而出溉

日中,过中不至

后乃至

君子

⑤为人谋而不

⑥其一坐于前

⑦一狼其中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甲】文中一个姓宋的人打井,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被别人说成打井时打出一个人来。 B. 【乙】文通过一个小故事塑造了一个品性正直,反应敏捷的儿童形象。 C. 【丙】文中三则论语都谈到了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的道理。 D. 【丁】文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体现了人类的残忍。
(4) 请写出一个有关“狼”的成语。
(5)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以及你所知道的有关“狼”的知识或故事,多角度阐述你对“狼”的认识。

【材料一】狼,犬科,耳竖立,尾下垂,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

【材料二】在许多情况下,狼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材料三】1907年美国开巴高原一片葱笼,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可常常被贪婪的狼暗算。当地人恨透了狼,用了25年的时间,消灭了狼和一切鹿的天敌,开巴高原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大量繁殖。不久,鹿吃光了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整个高原,绿色消退,枯黄蔓延……后来美国很多地区开始了“请回狼先生”的工程。

【材料四】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1875年南极狼在福克兰群岛灭绝,1911年白狼在纽芬兰岛灭绝,1917年佛罗里达狼在北美灭绝,1920年新墨西哥狼灭绝,1948年袋狼在大洋洲灭绝,1950年喀斯喀特棕狼在北美灭绝……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