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班级开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动。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

渔家傲 · 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啼里,长烟落 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米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 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 使藏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 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率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 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 地知州。《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

邠州建学记(节选)(范仲淹)

庆历甲中岁,予参贰国政 , 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伸岁责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郁城守。署事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 口:“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冷夫子庙隐甚群士无所安。”国议改卜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软!敢不学学服腐 , 以树其德业哉?”

【注】①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伸:使。③署事; 到衙门上任。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腐:牢记心中。

(1) 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选择正确的选项。

文言词句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吾谁与

查阅词典法:①返回②归还③归附,归属④结局,归宿

归:⑴(填序号)

通守大常王博士稷告予

课内迁移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⑵

生员也

参考成语法:拥军优属

优:⑶

广厦高轩,处之显明

结合语境法:前文有“地为高明,遂 以建学”

显明:⑷

(2) 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奉 诏 建 学 其 材 出 于 诸 生 备 矣 今 夫 子 庙 隘 甚 群 士 无 所 安 

(3) 《渔家做 ·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蒸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历来为 人称道,请你赏析该句。
(4) 古人常用虚词来表情达意,请分别探究下列句中加点词蕴含的感情。

①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②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歇!

(5) 宋代沈作喆评价范仲淹“文正公真一世英杰”。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内容,概 括范仲淹被誉为“一世英杰”的原因。
【考点】
忧国伤时;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文言文断句;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何陋轩记》(节选),回答问题。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⑤莳(shì):载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1) 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皆以予自上国而往”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 B. 文中画横线句“将陋其地弗能居也”正确的停顿应为“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C.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从文言句式上看是判断句。 D. “以信孔子之言”和“无丝竹之乱耳”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都译为助词“的”。
(2) 结合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概括选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的。(至少答出两方面)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

先夫人不许发藏

    昔吾先君夫人①僦宅于眉②,为纱行。一日,二婢子熨帛,足陷于地。视之深数尺有大瓮覆以乌木板。先夫人急命以土塞之。瓮有物如人咳声,凡一年乃已,人以为此有宿藏物欲出也。夫人之侄之问者,闻之欲发焉。会吾迁居,之问遂僦此宅,掘丈馀,不见瓮所在。其后某官于岐下③。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睛,地坟起数寸。吾疑是古人藏丹药处,欲发之。亡妻崇德君曰④:“使吾先姑在,必不发也。”吾愧而止。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有改动)

【注释】①先君夫人:指苏轼的母亲程氏。②眉:指四川眉州。程氏为了支持丈夫苏洵游学读书,独立持家,曾在眉山城中租房子用来做纱觳行生意。③岐下:岐山之下,属于陕西风翔府。苏轼曾为风翔府判官。④崇德君:指苏轼的第一个妻子王弗。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陷于地      不为外人道也 B. 凡一年乃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 C. 闻之欲焉    夜清溪向三峡 D. 会吾居      客骚人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视 之 深 数 尺 有 大 瓮 覆 以 乌 木 板。​

(3)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结合本文谈谈苏轼母亲的品质及其对后辈的影响。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古代诗文阅读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缕轩墀⑥。石列笋虡⑦  , 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注】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án):回旋,弯曲。④坌(bèn):并,一起。⑤榱(cuī):椽子。⑥墀(chí):台阶。⑦虡(jù):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杂然乎前                         杂然而前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B. 竹万竿                     选贤与能,讲信睦(《礼记•大道之行也》) C. 之                              吾十有五而于学(《论语十三章》) D. 名洗心                             而两狼之并驱如(蒲松龄《狼》)
(2)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B.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C.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D.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3) 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的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下面“月来松闲”中“闲”的妙处赏析正确的是(    )。 A. 作者一个月的繁忙,好不容易得以放松,欣赏了洗心亭的美景,所以心情悠闲自在。 B. 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明媚月光下的松树悠闲自在的动人情态。 C. 山中的月来和尚在松树下悠闲自在,让刘禹锡心生向往之情。 D. 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的观照。
(4) 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用原文作答。并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