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本书阅读
(1) 《朝花夕拾》中下面语段的“她”指的是        (  )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A. 鲁迅的母亲   B. 阿长 C. 衍太太 D. 范爱农的祖母
(2) 小文在读《朝花夕拾》时,用思维导图梳理了部分内容。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

【考点】
作品的人物形象; 作品的基本内容; 作品的经典情节; 《朝花夕拾》;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甲)(乙) 两段文字, 回答问题

(甲) 有一天谈到这里, 她便说道, “母亲的钱, 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 “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橱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点珠子这类东西……”

(乙) “哥儿, 你牢牢记住! ” 她极其郑重地说。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 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 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 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1) (甲)(乙)两段文字均选自《朝花夕拾》 ,甲文中的“她”指 的是(人名),乙文中的她指的是(人名)。
(2) 试着比较这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3) 对于这些童年回忆,鲁迅进行了哪些理性的批判? 请结合具体语言进行分析

语段

理性的批判

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因为他是勾魂使者, 所以民间凡有一个人死掉之后, 就得用酒饭恭送他。至于不给他吃,那是赛会时候的开玩笑,实际上并不然。但是,和无常开玩笑, 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无常》

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 , 旁注小字道:“要原配, 即本在一窠中者。 ” 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 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父亲的病》

名著导读 困难
2. 阅读名著《五猖会》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⑦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⑧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⑨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⑩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⑪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 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2) 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