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踵屡高屡低,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屡陟屡歇,欢喜台。返观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井中,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睥睨栏楯俱备;又有若白莲花,下承以黄趺 , 余不能记也。

(选自《上方山记》)

【注释】①踵(zhǒng):脚后跟。②踄(bù):行走。③郭索:螃蟹爬行的样子。④睥睨(pìnì):此指城上短墙。⑤栏楯(shǔn):栏杆。⑥趺(fū):碑下的石座。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加点词

方法

释义

欢喜台

查阅词典法:①挡;②顶撞;③代替,相当;④到达。

(填序号)

井中

字源推断法:引水于井也。(《说文解字》)

余不能记也

语境推断法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

②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睥睨栏楯俱备。

(4) 文中“如蟹螯郭索潭底”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5)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请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3. 现代文阅读

冬 
陈应松

从北方刮来的风在江汉平原上横扫的时候,会听见土地深处传来的反抗和怒吼。芦穗没有被折磨得倒下,还在白呲呲地微笑,田里的稻茬烧黑了,满目疮痍。但另一边,菜畦里一片嫩绿,从苍凉枯黄的色彩里挣扎出来。萝卜长得碧生生的,叶子张扬肥大。不过畦边上的被鸡鸭给啄吃了,只剩下光光的茎,像狗的肋骨。大蒜披头散发,像一些时尚青年的爆炸式发型。油麦菜很细,茼蒿很密,包菜很紧。——它们自己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全在匆匆地生长。

神农架的冬天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用冰雪和森凉制造的世界,在越来越远的群山间白着,一夜愁白了头发,犹如一个传奇老人,躲在高寒山区里,冥想着天地的大事。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的时候,你会想得非常简单,掐一把水灵灵的蔬菜,切几片用新鲜年猪腌制的腊肉,看它冒出的热气与香气。在河边砸着凌片,有野鸭惊飞起,它们是冬泳队员,无家可归,自得其乐。

我不会想很远,就像一只在火炉前打盹的猫,只做着眼前的梦。我喜欢在冬天里缩手缩脚地到处走动,风很干硬,站在雪山前和站在田野上都一样。我在神农架的冬天里看到过猎狗在雪地里追逐一只野兔的壮丽景色,雪团从树上突然砸下来,崖上的冰瀑像是垂下的万支剑刃。离城市越来越近的平原上,没有封冻的河流会有波浪近乎音乐的流淌声,好像冬天远没有到来。水鸟依然像平时一样大喊大叫,但煽起的浪烟是要让大地发寒的。

乡村里的人与物却过着他们真正的冬天。我喜欢看他们的表情,远远望去像是冬眠的村庄,其实有着自己活惯了的生机。雾很大,地上一层霜。过一会儿,抬头一望,太阳出来了,哗哗地往上升扬,遭过霜打的油菜地像群鳞耀跃,吐着冬日的光芒。这真是奇迹。枯草闪闪发光。还有人在田中劳作。冬日的田翻耕后,泥巴冻成了粉状,好像春天从土里拱出来了。一只喜鹊在油菜地里啄食虫子。冬天的太阳如果升起来,真是叮叮当当地响。地上浅浅的麦苗在摇晃,土里有了暖气,呼呼地往外冒。看呀,村里的狗在阳光下欢呼雀跃,鸡们则躲在草垛背风处晒太阳,畏畏缩缩地蹲着,每个守住自己刨出的窝。鸡中的公鸡耐不住寂寞,突然骚动且雄起,在太阳下乱跑,咯咯大叫,显得没心没肝的。有这样的小气候,世界多热闹。

时间很慢,人心不急。有时候目光短浅一些会看到很多平时觉得没有用处的欢乐。草色阑珊,诗书翻过。就跟随冬天而去,保不定把你送到灯盏花旁的又一季灵感里。

【注释】①群鳞:成群的鱼儿。

(1) 【散文·结构】阅读散文要理清文章结构,同学们对本文内容进行了梳理,请你将下图补充完整。

(2) 【散文·语言】阅读散文要品读独特而有韵味的语言,请按提示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掐一把水灵灵的蔬菜,切几片用新鲜年猪腌制的腊肉,看它冒出的热气与香气。(从用词的角度进行赏析)

②过一会儿,抬头一望,太阳出来了,哗哗地往上升扬,遭过霜打的油菜地像群鳞耀跃,吐着冬日的光芒。(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 【散文·朗读】声音可以再现画面,可以传情达意。请从重音的角度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阐述设计理由。
(4) 【散文·色调】同学们打算将本文发布在校园微信公众号上,公众号编辑部邀请你帮忙推荐一种适合此文的版面背景色调,你会选择哪一种? 请结合文章内容及小贴士,阐述你的理由。

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暖色调给人以热烈、活泼的感觉; 冷色调给人以清爽、冷静的感觉; 对比色调给人以强烈、醒目的感觉。

A.冷色调      B.暖色调       C.对比色调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