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而/夕阳在山 B.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 惟长提/一痕 D. 有两人/铺毡对坐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错(酒杯) B. 云归而岩穴(昏暗) C. 山间朝暮(的) D. 行者休树(在)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二段写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 。 B. 选文第三段按由外到内的顺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场面 。 C. 选文表面上在写“乐”,实际上是在写“醉”,写“乐”是为了写“醉” 。 D. 选文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虚词的妙用,尤其以贯串全篇的“也”字和“而”字的运用最为奇绝。
(4)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窝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住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幕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城西北隅,雄蝶圮毁,萘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把江濑,幽阗辽重,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宣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纯;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取,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遗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 , 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节选自王离傅《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注释】①子城:城门外用于防护的半围形城墙。雉壤记毁:城上的矮墙例塌毁坏。②把;舀。③国:静。夏:远。④丁丁:形容棋子敲击棋盘时发出的清脱悠远之声。⑤公退:办究公事,送下休息。⑥概;概况。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临:

⑵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

⑶子城西北                    隅:

⑷亦谪居之概也             胜:

(2) 给【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⑵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4) 两文都是被贬期间所作,从两篇选文可以看出王禹偶与欧阳修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文言文阅读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欧阳修)

【乙】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路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與夫朴野 , 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十问仅得二三

(节选自《雪窦游志》邓牧)

【注释】①信宿:两个晚上,两夜。②舆夫:轿夫。③朴野:质朴土气。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滁皆山        四山回 B. 之者谁        欲问地所历 C. 者歌于途        寺紫芝山 D. 强然诺        异二者之为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一段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山写水,写泉写路,神形兼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 【甲】文中百姓游乐场景,不仅有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有欧阳修作为太守的自信与得意。 C. 【甲】文重在描写,【乙】文重在叙述,两篇文章均介绍了山中美景和山上亭子名字的由来。 D. 【甲】【乙】两文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多用短句和四字词语,语言生动形象,凝练概括。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率十问仅得二三。

(4) 请根据理解,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断句。(限划两处)

越 信 宿 遂 缘 小 溪 益 出 山 左

(5)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除山水之乐外,作者还记录了哪些乐趣。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

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 北合汉沔 , 其势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 , 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释】①江:长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壮阔。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汉沔:汉江、沔江。⑤浸灌:水势浩大。⑥清河:张怀民的家乡。⑦齐安:即黄州。⑧阖:闭,意为天阴。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佳木而繁阴

③树林阴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其势 ②江流之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5) 【甲】【乙】两文中所写自然之景和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