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岳阳楼记》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前人之述矣(详尽) B. 连月不(天气放晴) C. 则有去怀乡(国家) D. 至若春和明(日光)
(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则岳阳楼大观也/行道人弗受 B. 则北通巫峡/康肃忿 C. 感极悲者矣/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D. 必曰/真无马邪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 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C. 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D. 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倒装句式;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二)于是(胡亥、赵高、李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行天下,祷①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③书赐扶苏于上郡。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注释】①祷:请求;②匡:辅助;③奉:恭敬地捧着。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国可乎

②上使外

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乃反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

(2) 下列句子中与“乃反数上书直言”中的“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乃立为王 D. 乃悟前狼假寐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②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4) 仔细阅读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文段(一)中陈胜、吴广“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是因为扶苏

文段(二)中能够概括扶苏被赐死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 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伛偻提携                          ②泉香而酒

杂然而前陈者                      ④则必丰乐以饮

(2) 下列句中画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临溪渔              则必即醒心 B. 行者休树            所欲有甚生者 C. 以见夫群山相环      无丝竹乱耳 D. 环滁皆山            望之蔚然而深秀着,琅琊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 (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文言文阅读

【甲】庆历四年春,膝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眼,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沚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范仲淹罢宴》)

【注释】①僚属:部属。    ②缞绖(cuī  dié):丧服。    ③亟(jí):急迫地。④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     ⑤赗(fèng):送给丧者助葬的车马、束帛等物。      ⑥棺椁(guǒ):下葬的物品。      ⑦怃(wǔ):失意。    ⑧彻:同“撤”。  ⑨赒(  zhōu):救济。

(1)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有去国怀乡(国:国家) B. 或异二者之为(或:也许,或许) C. 未举觞(觞:酒杯) D. 卒于邠(卒:死)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厚赒给 B.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使毕 C. 重修岳阳楼        寓居士人卒于邠 D. 满目萧        公怃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记”是一种文体,属于散文的范畴。【甲】文是一篇融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体的优美散文。 B. 【甲】文将“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览物之情进行对比,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不屑。 C. 【乙】文“公亟令询之”中,一个“亟”字表现了范仲淹体恤百姓、关爱百姓的急切心情。 D. 【乙】文最后坐客感叹泣下,既是被范仲淹的行为感动,又是对客死者的同情。
(4)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5) 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句子。说说还有谁具有这样的思想并简述其典型事迹。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