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要求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1) 文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2) 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3) 唐雎维护安陵领土的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默写 容易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文言文阅读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受地先王: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秦:    

伏尸百万:        

④休降于天:        

⑤寡人矣:        

(2) 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3) 为什么说秦王“易地”的要求别有用心”
(4)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只有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对。请说说下列各句的“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5) 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是如何做到“不辱使命”的”
(6) 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秦王”这对于塑造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7) 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课后提升

范石湖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 , 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 , 以至大用。

注:①范石湖:范成大,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②虏庭:金国的燕山行宫。③欺罔:欺瞒。④殊骇:特别使人震惊。⑤孚休:信誉美好。⑥超擢:越级提升。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反侵地:        

②至能出袖中书:        

③至能拜而退:        

④虏主之:        

(2)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袖中 B. 口奏 C. 而君以五十里地存者 D. 庶使臣不堕欺罔
(3)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范成大“不辱使命”的具体内容。
(4) 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