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要求完成下题。
(1) 下列名著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名著

内容

人物

A

《西游记》

(他)慌了手脚……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到树梢头钉住。

孙悟空

B

《朝花夕拾》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寿镜吾

C

《骆驼祥子》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祥子

D

《海底两万里》

他还是向那条章鱼扑过去,大斧一挥,又砍断章鱼的一根触须。

尼摩船长

(2) 请结合阅读积累,根据相关信息,把表格补充完整。

书名信息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埃德加·斯诺

圈点批注

圈点:

“他动手替我起草一个旅程。写完以后,他交给我一张纸,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

批注:这段文字突出周恩来的形象特点:

名家点评

点评:

“原来我们崇拜的伟人和英雄,都有着那样可亲的、生活化的一面。”

(温儒敏)

从原著中另找一处能表现周恩来“可亲的、生活化的一面”的情节:

【考点】
《朝花夕拾》; 《西游记》; 《骆驼祥子》; 《海底两万里》; 《红星照耀中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名著阅读。
(1) 【博闻强记知名著】从下面关于名著的说法中选出有误的两项(   )

A.祥子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既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B.《西游记》第三部分“西天取经”,由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C.《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充分表现了鲁迅对当时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反思和批判,收录鲁迅于 1926 年创作的 10 篇哲理性散文。

D.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用海底沉船里的财富来支援反殖民正义斗争。作者在小说中赋予尼摩船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E.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文中的“武装巡回宣传”是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2) 【专题研究读名著】专题研究是对名著进行深度阅读的重要方法。你所在的阅读小组,以“名著中的老师”

为主题,对课内必读名著进行归纳、梳理、研究。下面是你们小组的研究记录卡片,有部分污损了,请补全。

名著中的“老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朝花夕拾》:方正质朴的寿镜吾老先生有教无类的

清贫自守师之表率:

《红星照耀中国》:“人生五十始”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西游记》:(请填写一个对孙悟空来说具有“老师”意义的人物)

(3) 【名著情节你来思】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都还是些娃娃,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红小鬼”,而他们与彭德怀的故事更是让读者忍俊不禁。

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彭德怀告诉我,他有一次被几个少年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

“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

“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相信地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一句中的“只好”有什么表达效果?

名著导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

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

①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有限,校规也使人反感。我读了《御批通鉴辑览》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我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②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

朝花夕拾·琐记(节选)

①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

②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凯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

③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

④“你这孩子有点不对了,拿这篇文章去看去,抄下来去看去。”一位本家的老辈严肃地对我说,而且递过一张报纸来。接来看时,“臣许应骙跪奏……”,那文章现在是一句也不记得了,总之是参康有为变法的,也不记得可曾抄了没有。

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红星照耀中国》和《朝花夕拾》的部分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1) 故事叙一叙

“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选文记录了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的情形;“朝花夕拾·琐记(节选)”选文记录了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求学的情形。请你就“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的情节,叙一叙。

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

朝花夕拾·琐记(节选)


选文记录了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求学的情形,鲁迅先生看到了种种弊端,感受到求知的艰难,开始了对真理的追求。

(2) 写法品一品

两篇选文都用到了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就“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选段,请你品一品。

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

选文运用了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对“我”阅读《天演论》时的感受作了细致的刻画,展现了新思想对年轻时期的“我”的良好影响。

(3) 人物评一评

两篇选文都写出主人公善于接受新思想的特点,结合选段,请你评一评毛泽东。

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

朝花夕拾·琐记(节选)


“我”善于接受新思想。读到《天演论》时,“我”感觉“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充分表现了“我”接受新思想如饥似渴的心理。

(4) 主旨探一探

《红星照耀中国》和《朝花夕拾》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请结合选文探究《红星照耀中国》的主旨。

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

朝花夕拾·琐记(节选)


文章通过对南京两所学校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当时教育体制的批判以及对自由知识的渴望。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