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名著《经典常谈》,完成小题。
(1) 下面这段摘录文字描述了哪部经典的成书过程(     )

《经典常谈》摘录: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

A. 《新乐府》 B. 《诗经》 C. 《全唐诗》 D. 《礼记》
(2) 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对下列古籍阐述,选择一本推荐给大家,并说说你的理由。

《尚书》       《诗经》       《战国策》       《汉书》

【考点】
作品的基本内容; 作品的综合评价; 《经典常谈》;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孟》。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

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1) 下列有关《经典常谈》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 B. “乐府”是指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如七年级学过的《木兰诗》。 C.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始于唐代,苏轼和辛弃疾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D.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和《春秋》。
(2) 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
名著导读 普通
3. 请你阅读后完成任务。

感悟匠心的魅力

朱自清光生的《经典常谈》独具匠心,书中有不少知识让我印象颇深。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 “ A____”。墨家是有主义的,  《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屈原用诗歌揭示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B____”。划时代的《说文解字》搜罗了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除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还把选字和用字分为“六书”,会意字就是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 “ C____”。受辞赋影响,唐代之前的文士大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史记》。如果说孔子是在周末官守散失时代第一个保存文献的人,那么“ D____”,他们保存的方法不同,但是用心一样……凡此等等。 (摘自学生《经典常谈》读后感片段)

(1) 以上文字中ABCD四处空格里的内容是选自《经典常谈》的原文,其中摘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B. 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也是为了纪念的缘故 C. 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 D. 班固是秦火以后第一个保存文献的人
(2) 请根据《经典常谈》篇目内容,任选一题作答。

①为什么《墨子》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结合《诸子第十》作答)

②为什么唐代以前的文人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史记》?(结合《<史记><汉书>第九》作答)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