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回答问题。
任务一:明确标准
(1)小组成员找到了教材中的相关表述,摘录如下,请据此制定评价表。
ㅤ教材摘录一:议论要言之有据 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应该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其次,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以及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使用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比如可以用历史事件、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 | ㅤㅤ教材摘录二:论证要合理 首先,论证是使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必须符合逻辑规律。 其次,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要和论点之间有必然、合理、充分的联系;还要通过必要的分析、阐释,使读者明白二者之间的联系。 再次,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之外,还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 还要求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论证;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
“论点与论据的匹配”评价表 | |
评价项目 | 评价维度 |
论据的选择 | 材料是否具有真实性和① 性 |
论据的使用 | 材料和观点是否② |
材料是否根据需要进行概括、剪裁等处理 | |
③ | |
是否通过合理的论证方法来组织材料 |
◎任务二:辨析论据
(2)以下六则材料中,材料①________(填编号)明显不能与论点匹配,它适合论证“②________”(拟写一个观点)。
材料一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不要报酬。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于是匡衡成了一代大学问家。
材料二
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尔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是一个90后浙江小伙,初入大学的他就开始制作机器人,没资金、没资源、没有任何支持,连工具都没有,他就找来手动钻头和一些边角料,没有打磨机器,他就在地上手动蹭,以至于双手非常粗糙。也是从那时起,他真正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在擅长的方向上不断奔跑,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90后小伙的这只‘狗’火了,马斯克也点赞》)
材料四
全球经济的下行震荡,“脱钩断链”的持续威胁,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每个人、每个家庭。而“中国号”巨轮没有迟疑、没有停顿,始终按照既定节奏穿越周期,特别是今年,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中国经济展现出愈加旺盛的活力和势头,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浙江宣传新年献词《敬我不能,尽我所能》)
材料五
一群热爱汽车的人,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我们无论面对何等巨大的危机,都不会被吓倒。破釜沉舟的勇气,才是冲出重围的关键。勇气,并非没有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依然坚定不移。不断开拓、不断成长、不断胜利,勇气,就是我们给这个时代最好的回应!
(雷军2024年度主题演讲《勇气》)
材料六
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
(周国平《成为你自己》)
◎任务三:使用论据
(3)经过讨论,小组成员们形成了演讲提纲,请你完成下表。
中心论点:面对困境,更要迎难而上 | ||
分论点 | 论据 | 论证结构图 |
a.直面困境,是个人蜕变的催化剂 | 材料一、① | |
b.拥抱困境,是团队成长的加速器 | ② | |
c.③ | 材料二、材料四 | |
为了让论证合理,我选择结构图(A/B)来撰写我的演讲稿,理由是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