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完七上第五单元,同学们意犹未尽,进行了课外拓展阅读,并以“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为主题展开讨论。

(一)

课文与名著

课文

《猫》《动物笑谈》《狼》

名著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狗•猫•鼠》

(二)

书后又一纸

[清]郑板桥

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A】听一片啁啾 , 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颒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翚振彩往倏来,目不暇给 , 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 , 江汉为池,各其天,斯为大快,比之盆鱼鸟,其巨细仁忍何如也?”

(选自《给孩子的古文》)

[注释]①啁啾:鸟叫声。②《云门》《咸池》:古乐舞,相传与黄帝、尧有关。③颒面:洗脸。④倏:很快,迅速。⑤大率:大概。⑥囿:饲养禽兽的园地。

(三)

嘲笑动物

[奥地利]康拉德•劳伦兹

我很少嘲笑动物,如果我嘲笑了动物,事后通常会发现,我嘲笑的其实是我自己,是人类,因为那是动物在多少有些无情地、讽刺地扮演我们。我们站在猴山旁,会笑得很开心,但我们看到蝴蝶或蜗牛时,并不会笑;看到健壮的公雁跑着求爱,人们会忍俊不禁,这是因为人类在青春期也会做出类似的行为。

有经验的观察者不会嘲笑动物身上的怪异之处。经常让我生气的是,有些人在连动物园或水族馆时,看到动物超出寻常的身体形状时会嘲笑它,其实这是长期进化适应的结果。他们所嘲笑的,在我看来却是十分神圣的:生命起源之谜、创造与造物主之谜。变色龙、河豚或食蚁兽的怪异模样,在我心中引发的不是好笑,而是一种敬畏之情。

当然,我也曾嘲笑过出乎意料的怪事,当然这和普通人嘲笑动物的举动一样愚蠢。我曾养过弹涂鱼,这是一种奇怪的两栖鱼。我刚得到弹涂鱼时,看到有一条鱼从盆里往外跳,刚好跳到了盆沿上,抬起头看我,它的脸好像哈巴狗,它就趴在那里,用犀利的泡泡眼紧盯着我,我开心地笑了起来。你能想象这样的情景吗?【B】一条鱼,一条真正的鱼,先是像金丝雀那样站在那里,然后把头转向你,就像是某种陆生的高等动物,怎么看都不像一条鱼,居然还用两只眼睛同时盯着你。双眼盯着东西看,是被人们视作智慧象征的猫头鹰的典型的动作,因为即便是鸟类,也很少有这种动作。当然,弹涂鱼之所以可笑,不是因为它长得奇怪,而是因为它的样子和人类有几分神似。

(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

(四)

一匹孤狼被路人喂得圆滚滚,人类与野生动物该如何相处?

近日,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一匹孤狼成了“网红”,被过路游客投喂得圆滚滚,还会摇尾巴、露肚皮撒娇讨食,网友调侃:“这狼怎么狗里狗气。”

有网友解释,这匹狼原本因为年龄太大,脱离狼群饿得皮包骨,偶然上了国道被游客投喂,现在已经会向游客讨食,与几个月前“胖若两狼”。而现在投喂这匹狼俨然已成为可可西里新晋打卡点。

该事件引发了热议,有网友认为这是对动物生命的一种尊重和关怀。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戴强持否定态度,“除非是濒危物种,而且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否则不建议人工干预。”换言之,人类对待野生动物最理想的方式是“各自安好”。

(节选自《羊城晚报》)

【讨论准备】

◎默读一关注关键语句

(1)阅读材料(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句。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①见其扬翚振彩

结合语境法:A.张开五彩的翅膀飞翔。B.飘扬羽毛,振动云彩。C.五彩的翅膀熠熠生辉。

________(填序号)

②各其天

查阅词典法:A.适才,刚才。B.适合,顺从。C.恰好。

________(填序号)

③盆鱼

课内迁移法:一狼其中(名词活用为动词)

________

(2)圈画并摘录文中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词句,填写下表。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________

________

尊重和关怀

◎默读二在喜欢或疑惑的地方做批注


小语的批注

小文的疑惑

材料(二)

【A】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见其扬翚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

①批注:                                (可从修辞、感官、用词等角度赏析)

“养之有道”的“道”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材料(三)

【B】一条鱼,一条真正的鱼……怎么看都不像一条鱼……②批注:                                (可从反复、矛盾处等角度赏析)


(3)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小语的批注。

(4)结合材料内容,解答小文的疑惑。

【讨论片段】

(5)参与小组讨论,补全内容。

小文:经过以上材料的学习,我认为要善待和尊重动物,就如网友投喂可可西里的野狼。

小语:我同意你的看法,但不赞同你举的例子,因为①________

小文:我明白了,我用上述材料中的另一个例子 , 结合生活体验再谈谈对真正的“善待和尊重”的理解:②________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