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奥斯特实验,甲、乙两同学对于小磁针转动的原因,两同学有着不同的假设:

甲:是因为导线通电发热,造成导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对流运动使磁针偏转

乙:是因为电流周围产生磁场,磁场对磁针产生了力的作用

(1) 老师在演示奥斯特实验时,①闭合开关;②放置小磁针观察指向;③摆放一根长直导线;为了减弱地磁场的影响,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____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2) 两同学讨论后,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哪一个观点是正确的:他们调换电池的正负极,改变电流的方向,闭合开关,如果甲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预计应该看到的现象是

(3) 两同学通过下列实验很快就否定了甲同学的猜想。

则,实验过程中丙组小磁针将____。

A. 顺时针偏转,偏转角度变大 B. 顺时针偏转,偏转角度变小 C. 逆时针偏转,偏转角度变大 D. 逆时针偏转,偏转角度变大
【考点】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