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实验结束后,丙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NaOH、Na2CO3
猜想三: NaOH、Ca(OH)2
【实验验证】
小王同学认为选择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稀盐酸即可验证以上三种合理猜想。你认为不用上述试剂中的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中观察到A中溶液颜色变红,B中无明显现象,C中有气泡生成,则证明猜想二成立。
【拓展反思】
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丙中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测得废液的pH=2,则废液中溶质的成分除HCl外, 还有种。
【初步结论】
(1) 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有 。 (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样品中还有哪些物质呢? 同学们利用蓝色溶液 A继续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
【结论与解释】
(2)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交流与反思】经过同学们深入的交流,发现还有一种物质可能存在,而在上述实验探究中没有得到验证,所以同学们为确定固体组成,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发现产生了蓝色沉淀. 确定了可能存在的物质确实存在。
【分析评价】如图是固体样品加入足量水的过程中部分离子数目的变化图。请结合图像分析:
(3) ①表示的离子应该是 (填字母)。
A.Cu2+ B. OH- C Cl-
(一)定性分析
为确定其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由NaHCO3和NaCl两种物质组成。
(1)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①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
(2)(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小吕方案Ⅰ: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 , 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小吕用图(乙)所示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3)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4)小周方案Ⅱ: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图(丙)所示:(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Ⅰ之前,需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