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

(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久次:入学的先后顺序。②窥:偷看,这里是看一眼的意思。③对策: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对答。④事:辅佐,辅助。

(1)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对 既 毕 天 子 以 仲 舒 为 江 都 相 事 易 王。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

(3) 结合原文说说学士们敬重董仲舒的原因有哪些?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妻书

林觉民

①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②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 , 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③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④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⑤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⑥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②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⑦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⑧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1) 文中划线处有三处需要添加标点 请将答题卡上对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即可不死[A]而离散[B]不相见[C]徒使两地眼成穿[D]而骨化石[E]试问古来几曾见[F]破镜[G]能重圆?

(2) 关于文中加点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青衫”: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长诗《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后用“司马青衫”比喻极度悲伤。 B. “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树照进房间里,像被筛子筛过一样,变成散碎的影子。月光梅影朦胧相映,看不清楚。 C. “模拟”:演练、排练,与本试卷标题中的“模拟”二字用法相同。与“摸底”有词意上和词性上的区别。 D. “辛未”:应是“辛亥”,此书作于黄花岗起义前三天的1911年4月24日,即农历辛亥年三月廿六日深夜。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于1911年4月27日,与辛亥革命在武昌取得成功在同一年。辛亥革命乃后来之词,那时尚未有统一称呼,此处作“辛未”。
(3) 文中记述了作者与妻子交往的四个生活片段,下面对此的说法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件事是“四五年前某夕”与妻子的一席对话。作者对妻子说:“与使吾先死也,吾宁汝先吾而死。”读者乍听起来,这话真有些不近人情,谁都希望自己至爱的人健康长寿,也难怪他的妻子“初闻言而怒”。按时间推算,这番话应是林觉民婚后赴日本留学假期返故里时所说。他在日本比在国内更加接近反清革命中心,献身革命、为国捐躯的宏愿已经确立,只是担心一旦牺牲了,妻子忍受不了失去爱侣的悲痛。“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这份“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爱,是至爱。 B. 第二件事是婚后蜜月生活的情景:“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花月掩映,两情依依,良辰美景人同在,诗情画意,温馨甜蜜。美丽的青春,无边的幸福,无法让他忘怀,这浓情蜜意,是至爱。 C. 第三件事是“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这时新婚不久,作者写信给父亲说要远赴南洋,急得老父去厦门找他,但他却早已回家。这次外出,显然有特殊任务,但不便直接告诉妻子。所以意映要他“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希望远走天涯长相随,是至爱。 D. 第四件事是“前十余日回家”。这次作者从日本归来,身负革命重任,本拟瞒将实情以塞妻子,又考虑到妻子有孕在身,恐不胜其悲,“故惟日日买酒呼醉”,试图减轻压抑心底的难言之苦,永诀之痛。诚如古人所叹:“举杯消愁愁更愁”,这醉中之苦仍是对妻子的至爱所致。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②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5) 作者是如何在叙述儿女情长的同时体现家国大义,体现“侠之大者,为国为名”的担当的?
现代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题。

摩诃池

①摩诃池之胜景,名噪蜀中千年。隋开皇年间,蜀王杨秀取土筑广子城,因为池。于此建散花楼,池遂声名起。有胡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盖梵语呼“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此池广大有龙耳。

②唐时韦皋镇蜀,于贞元元年开解玉溪,使之与摩诃池相通。大中七年,节度使白敏中又东为金水河,入成都县城,汇为摩诃池。是时,摩诃池所一倍不止矣。其景蔚为大观,群贤毕至,庶民携游,“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杜甫亦尝游至暮而忘反。

③咸通十一年,南诏入蜀。西川之民闻蛮寇且至,争走入成都。时成都但有子城,亦无壕,人所占地各不过一席许,雨则戴箕盎以自庇又乏水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

④前蜀高祖王建、王衍相继改摩诃池为龙跃池、宣化池。环湖建宫,延袤十里,穷奢极巧。至宋世,蜀宫后门夷为平陆,明蜀王朱椿填其池为蜀藩正殿。其西南尚有一曲水光,林柯蓊翳,游者寄古思焉。

⑤清初改蜀王府为贡院,至民国初年填平为军政府卫队演武场,摩诃池遂烟消云散矣。

【注释】①南诏,也叫蒙舍诏。唐代中国云南西部六诏(六个称王的部落)之一。因在其他五诏之南,故名。②箕盎:簸箕和木盆。

(1)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划分停顿。(限3处)

雨 则 戴 箕 盎 以 自 庇 又 乏 水 取 摩 诃 池 泥 汁 澄 而 饮 之。

(2) 将文中画浪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其西南尚有一曲水光,林柯蓊翳,游者寄古思焉。

(3) 摩诃池遗址公园一期已开放,拟再现千年美景。本文开篇写“摩诃池之胜景,名噪蜀中千年”,摩诃池之景“胜”,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答。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