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菊痴

凌鼎年

    菊花种类繁多,黄白红紫中,品种也不胜枚举.唯绿色菊花极为少见,而绿色品种中,绿荷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上上品。

    大凡名贵品种都娇贵,绿荷也极难培植,只少数大公园才有此品种,其珍其贵显而易见.私人有绿荷品种的更不多见,但老菊头有。

    说起老菊头这个人,可算一怪一―他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妻菊子”,爱菊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

    他家屋里屋外全是菊。什么帅旗、墨十八、绿刺、绿水流、枫叶芦花、凤凰转翅、贵妃出浴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菊展。数百品种中,老菊头最宝贵的自然是绿荷。

    也真有他的,那盆绿荷被他养得高不盈尺,枝不过三,棵壮叶大,底叶不焦,每枝一花,同时竞放;花绿如翡翠,花大似芙蓉。远观,花叶难辨,绿溢盆沿;细瞧,苍翠欲滴,绿意可掬――此乃老菊头命根子也。

    据传闻:此绿荷品种出自清廷御花园,故老菊头一向以拥有御菊亲本、正宗绿荷而自傲,老菊头最烦别人要他参加什么花卉协会,似乎一入会,绿荷名菊就难保了,他脑子里只有菊花,别的,对不起。他每见报上登有菊展消息,必自费前往,一到菊展,必先寻觅有无绿荷品种展出,若有,他必赏看再三,临走必甩一句:“非正宗绿荷!”于是,洋洋得意之情难抑。回家后愈发对那棵绿荷爱护备至。

    老菊头为了保存这棵正宗绿荷,可谓煞费苦心。这绿荷品种他每年只种一盆,绝不多种。他年年插枝,成活后选取一棵最壮实的保留,其余的连同老根一起毁掉。以免谬种流传,正宗不正。

    老菊头的这盆绿荷犹如邮票中的孤票、古籍中的善本,使得许多菊花爱好者垂涎欲滴,好多人千方百计想得之,但任是软的硬的,一概碰壁碰钉子。

    多少年来,他家的菊花只准看不准要。谁若不识相,开口向他要一盆,或想动脑筋分个根,剪一枝什么的,那他必不给你好脸色看,随你是什么人,一律如此。

    秋天的时候,老菊头的侄女带着一英俊潇洒的青年来看望他,老菊头向来把侄女当亲女儿待的,见侄女有如此一表人才的男友,自然欣慰万分,于是不免多看了几眼,这一多看,老菊头发现这青年有点面熟,想了很久,他终于记起来了,这青年就是曾劝他加入县花卉协会最起劲的那个.对了,好像记得他是公园的什么技术员.想到此,老菊头立即警觉起来,连神经末梢也像长了眼睛似的,防贼似的注意起了这青年的一举一动。

    好啊,耍手段耍到我侄女身上来了.看来和我侄女谈朋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了这想法后,老菊头对侄女也有了三分戒心。

    有天半夜,老菊头被风声雨声惊醒,他放心不下那盆绿荷,披衣到天井里把绿荷搬进屋,不料地湿,脚下一滑跌了一跤,老菊头怕跌坏绿荷,倒地时硬是护住了那盆绿荷,故而跌得很重,痛得爬都爬不起来。过后,检查下来是尾骨骨折,需卧床静养。

    于是,照顾老菊头,照顾菊花的责任,义不容辞地落到了他侄女身上。

老菊头对侄女的热心生出了几分怀疑,他怕有意外,索性叫侄女把绿荷搬到他床前。

慢慢地,这盆绿荷不如先前精神了。

    第二年春上,虽然蹿出了几个新芽,但嫩嫩的、弱弱的。侄女几次提出搬到天井里照照阳光,老菊头终因放心不下,坚持不肯.后来,眼看这盆绿荷要活不成了,老菊头才无可奈何地同意搬到天井里,可他本能地感觉到侄女的男友也在天井里,急得大叫搬进来,慌慌地细数着那仅有的几根芽缺了没有。

    终于,绿荷一缕芳魂去矣.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之护之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就此绝种。

(1) 小说中老菊头对绿荷的“痴”有哪些具体表现?
(2) 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他每见报上登有菊展消息,必自费前往,一到菊展,先寻觅有无绿荷品种展出.若有,他赏看再三,临走甩一句:“非正宗绿荷!”(“必”字的反复使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终于,绿荷一缕芳魂去矣.(故事结局令人感慨,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倾向?)

(3) 如果绿荷会说话,临死前它会对老菊头说什么?以绿荷的口吻写一段内心独白,50字左右。
(4) 校报准备转载这篇文章,请你参考下面示例,写一则“导读语”,100字左右。

【示例】

《台阶》导读语

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父亲与台阶的故事,对父亲来说,台阶既是他的物质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当父亲用汗水和辛劳终于砌成了向往已久的台阶后,他却又处处感到“不自在”,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寂寞。这引发了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

【考点】
微写作(片断写作);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 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已进行了47次火星探测活动,仅有25次成功或部分成功,成功率为51.2%。而火星着陆任务风险更高,22次着陆任务,只有10次取得成功,成功率为45%,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火星软着陆技术。

我国是第一次探测火星,此前还没有火星轨道器,所以中国火星车在技术上和美国还有一定差距。但中国此次采用了绕、着、巡的方式,就是环绕、着陆、巡视三位一体一次实现,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第一次开展火星探测时,采用如此高难度的任务方式,所以说中国的第一次火星探测已经开创了先河,而且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材料二:

你觉得航天员在空间站里都吃啥?汉堡?面包?蛋炒饭?梅菜扣肉?鱼香肉丝?其实,从国际空间站全面建成,到现如今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升空,多年来,空间站上的食物清单一直在更迭。

最早的版本,食物极大可能是糊糊状的。经过特殊处理、确保不会掉渣的糊状“黑暗料理”,“口感难以形容”。

除了糊糊外,还有类似小块压缩饼干的“一口吃”食品,以及需加水软化才能下咽的复水食品。可是不论哪一种,味道都不是重点,温饱和健康才是重点。

现在,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不仅可以吃到诸如八宝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中式食品,饭后还可以喝一杯用中药和滋补品配制的饮料。

总之,空间站食物越来越“接地气”。要想在航天员面前不露怯,身为“莱鸟”的你千万记得收起对“太空食品”的刻板印象,在看到食物的那一刹要淡定,务必藏好眼神里的那丝惊讶,假装熟练地挑选你的最爱,或许就能在其中找到一份美味的宫保鸡丁。

(1) 下列选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火星着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 B. 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火星探测技术和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C. 材料二我国航天员的食品由原来的糊状“黑暗料理”到现在的八宝饭、鱼香肉丝、四川串串、重庆火锅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D. 两文都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我国空间科技方面的进步和成就。
(2) 从语言风格方面,两则材料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看戏

张有为

    家乡地处中原,中原素称“戏曲之乡”。所以,从小我就爱看戏。

    “天河吊角,南瓜豆角;天河南北,西瓜凉水”,正是乡下唱大戏的好时节。天刚擦黑,我们这些孩子便怀揣馒头,路过菜园薅几棵大葱吃着走着到外村去看戏。

    乡村的戏台很简陋。村外空旷的树林里趁个高土凸子,栽几根桐杆,扯一挂布挡,搭一副帆棚,七拼八凑成了“金銮殿”。再到附近学校里借盏汽灯、村里电工家借台扩音器,算是有了点城市剧院的风景。

    开戏前,首先由乐队擂鼓敲锣打垫场。垫场过后,我们身后已成了人山人海,连远处树杈上也骑满了观众……不等我们收回目光,戏台上已经丝弦鸣,梆子响,唢呐齐奏,演员登场了。

    “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戏台总是“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那时,我们认为唱戏道白没味儿,心想着看武打戏。特别是《断桥》里小青大战妖兵的那一折。

    扮演小青的演员身材矮小,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声音清亮脆润,短衫裹青甲,英盔系红中。她没有长长的水袖,只在颈上系副青色的绸丝披风衣。武打起来,她踏着鼓点抡双刀同一个个翻着倒栽跟头的妖兵拧“麻花”。闪、跳、腾、挪麻利迅速,叫号亮相恰到好处。当“斩”尽最后一个妖兵时,她在台角金鸡独立。少顷,鞭鼓又响,梆子不分点地敲,又是一群“鱼兵虾将”蜂涌而来。顿时,枪刀剑戟绞成一团。不时,小青便被团团包围,成了旋转陀螺中间的小青点儿。猛的一声锣响,又见众人散开改换红缨短枪,对目思策。此时,我们趴在台边一动不动,鼻涕流垂多长也顾不上抹一把。却听梆子再响,小青左右各有一枝短樱枪飞来,只见她拧身旋动,双脚各分一技。接着又有四枝一起飞击,还不等人们眨眼那枪早被踏尖踢落。尔后,便有六枝、八枝……三番五次,如同下枪雨。小青如一条青色鲤鱼在水波中跳跃,红雨不能沾身一滴儿。台下的观众早已汗珠渗额了,汉子们叼的香烟也早已断了气息。

    乡间的剧团大都不演现代戏,多演传统连台戏。如《回龙传》《蝴蝶杯》《包公案》等,武打的戏很少。没有武打,我们就看演员的妆束,渐渐地竟看出了一些门道:冠插长长雉羽翎的是元帅,鼻洼里有“豆腐块”的是泼皮,脸膛红的是清官,脸膛白的是好官,穿蟒袍的是大臣,穿龙袍的是皇帝……除此以外,我们还喜欢黑头包公的唱腔,洪亮激昂,虎啸龙吟。既不同于小生小旦缠绵的大段唱,又不同于老生老旦慢悠悠地念白。包公是清官,说的百姓话,唱的俚俗乡语,听来好亲切。《秦香莲》中“劝驸马”那一段,我们个个都会仿着吼:“陈驸马你休要性情急,听包拯我与你说端提:要吃还是家常饭,要穿还是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

    月明星稀,睡眼朦胧,看着看着便觉没味了。于是我们便“滋溜”一声钻到后台看化妆。

    “当”的一声锣响,正剧结束。接下来便是听饶戏。饶戏又叫热闹戏,人人爱听。饶戏大多是智语谐事,泥土气息最浓。我们超过对包公戏的喜爱。每当饶戏开始,我们便跑出后台钻进人群,挤在中间看热闹。丑角唱的《十八扯》很有味道:“十冬腊月好热哩天,苏三寻夫闹金山。杨延景差人去求救,半路杀出贼杨藩。唐伯虎三点红娘中,七仙女配夫是李渊。上轿的本是孟姜女,下轿的却是潘金莲。陈世美一见心头怒,大骂道:快还我的妹妹武则天……”

    一句唱词,一阵哄动,难怪台下的小伙呲牙咧嘴嘎嘎嘎乐,姑娘们抖肩扭腰笑声脆。上了中学,近些年我再也没看过家乡戏。每当想起当年看戏,便令我想起遥远的乡村。那里有我的乡情、乡事、乡音……

读完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有许多理解和感悟,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下你的阅读心得。

思考角度:①文章的写法有何巧妙之处?②文章语言有何特色?③就文章内容,你有何感受?

写作提示:①可以选其中一个方向来写,也可结合起来写,如果另有其他独到的理解也可以写;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③不少于150字。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徐霞客《游黄山后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 , 烂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

【注】①胁,旁边,侧面。②秀出天半,神奇地挺立于半空中。③纷披,缤纷辉映。

(1) 解释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思。

时云里诸峰        

②悬者梯接之        

登峰头        

④非至        

(2) “二维码也可能暗藏杀机”一句中“可能”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3)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焉知其奇若此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B.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八则》)
(4)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时 夫 仆 俱 阻 险 行 后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烂若图绣。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 请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兹游快且愧矣”的感受。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