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出卷网首页
1.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生态农业模式,其运行原理为:①鱼类排泄物和残饵被硝化滤池内的微生物(硝化细菌)分解为含氮、磷等无机盐;②蔬菜根系吸收水中养分,净化水体;③净化后的水循环回鱼池重复利用。该系统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可持续循环,模式图如下。
请回答:
(1)
该“鱼——菜共生”生态系统中,鱼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菜生长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2)
在该系统中,若鱼群数量过多,水中溶解氧含量会显著下降,除鱼群自身消耗氧气外,还与分解者
作用消耗大量氧气有关。
(3)
与传统农业相比,下列属于鱼——菜共生系统的优势有____。
①减少化肥使用,更环保 ②需要频繁换水,更加麻烦③循环利用水,更加节约 ④该模式只适用南方丰水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考点】
生态系统的成分;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解答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某生态农场采用厨余垃圾喂养黑水虻(一种腐生昆虫),黑水虻作为家禽的饲料,其粪便发酵后可给蔬菜施肥,实现了厨余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1)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参与黑水虻粪便发酵的微生物属于
。
(2)
黑水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
(3)
该农场科研人员强调:农场持续良性运转的前提之一是喂养黑水虻的厨余垃圾中不能混有塑料制品、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废弃物。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要自觉做到:
。
解答题
普通
2. 图I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IⅡ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I中乙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2)
图I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从无机环境进入甲。
(3)
图IⅡ中B代表被
利用的能量。
(4)
若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填序号)
A.
a=b+c
B.
a<b+c
C.
a>b+c
D.
c=a+b
解答题
普通
3. 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自己的首个空间站。为了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几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进行模拟试验。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循环舱内所有的小麦可视为一个
。
(2)
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3)
图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
。(填数字序号)
解答题
普通
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一个“级”的是( )
A.
所有的鱼类
B.
所有的动物
C.
所有的生物
D.
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单选题
普通
2. 珊瑚礁中生活着大量的虫黄藻和其它生物,它们和环境组成了珊瑚礁生态系统。
(1)
虫黄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虫黄藻属于
。
(2)
近年来由于海水温度上升,大量的虫黄藻因不适应而死亡,使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3)
部分虫黄藻进化出对水温升高的适应,使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达到新的平衡。从进化论角度看,虫黄藻进化出对水温升高的适应是
的结果。
解答题
普通
3. 一个密闭的生态瓶,内含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泥沙(有微生物)、水等,放置在有光照的环境中。
(1)
生态瓶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选填“种群”或“群落”)。
(2)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简要说明该生态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原因:
(3)
若缺乏光照,生态瓶中的生物最终都将死亡,这是因为生态瓶中的能量流动是
的。
解答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