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年级(2)班举行了以“丰富的无言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建筑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
(1) 【诗词之美】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诗词朗诵大赛。小明同学为配合大赛宣传写了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词传承国学

下联:

(2) 【建筑之美】昆山市巴城镇政府对巴解园进行改造升级,打造以“蟹文化”为主题的开放性公园,对一个空置多年的咖啡馆进行外立面维修,做成了蟹的形状。(见下图)

你认为图中的“巨型螃蟹”式建筑是“美”还是“丑”?请用一段描述性的文字表明你的观点。(40字左右)

【考点】
漫画释义; 对联;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性学习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谈美感教育

朱光潜

① 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喜欢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真善美俱备,人生才完美。人好比一棵花草,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和谐发展,才繁茂有生气。

② 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受主义者。这三种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

③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重诗重礼乐。诗、礼、乐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这就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因为他们误认为美育妨碍德育,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到最高境界其实是一回事。

④ 我们通常把自己囿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里,让它把眼界“蔽”着,使我们对它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诗人和艺术家所以超过我们一般人者就在情感比较真挚,感觉比较敏锐,观察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我们“见”不着的他们“见”得着,并且他们“见”得到就说得出,我们本来“见”不着的他们“见”着说出来了,就使我们也可以“见”着。像一位英国诗人所说的,他们“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看”。

⑤ 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许多人嫌生活烦闷无聊,原因就在缺乏美感修养,见不着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美感教育可以使人吸收生命的活力。朱子有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的是一种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的就是“源头活水”。

⑥ 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时,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诗经》《礼记》《左传》诸书所记载歌乐舞的盛况,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歌德和贝多芬时代的德国都可为证。现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提倡和普及美感教育。

(选自《谈修养》,有删改)

(1) 阅读第③段,说说“善”与“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2) 第④段引用英国诗人的话有何作用?
(3) 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
(4) 请结合生活现象简述本文的现实意义。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