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山谷作草书

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后面的“绍圣”也是其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③钱穆父:苏东坡的好友,在书法上颇有造诣。④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⑤不诬:不假。

(1) 甲文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
(2)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卿今涂掌事

A.应当   B.将要   C.面对   D.掌管

(2)故山谷尝自谓草书于涪陵

A看见     B.找到   C.领会   D.能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 对乙文中的“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钱穆父认为山谷草书水平不佳而感到可笑。 B. 钱穆父认为山谷的草书没有其他缺点,表达了对其书法水平的肯定。 C. 钱穆父对山谷没有看到过怀素的草书真迹而感到可惜。 D. 钱穆父对山谷草书的水平感到失望和不屑。
(5) 甲文中吕蒙的才学能让鲁肃叹服,乙文中山谷的草书能“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背后的原因有相似之处:(1);(2)
(6) 甲文和乙文都写出了主人公学习的成效,但在描写人物时所用的写作手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考点】
其他常识;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

荀灌(节选)

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时人叹曰:“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中,得未曾有。”

(《晋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列女·荀灌》)

【注释】①督厉:勉励。厉,通“励”。②获免:没有被敌人追上。③抚:人名,周访长子周抚。④史乘(chéng):指一般的史书。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赏赐百千                                  

②又为崧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欲求救故吏平南将军石览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3) 时人赞叹荀灌为“奇女子”,请结合相关句子说说荀灌“奇”在何处。
(4) 两文塑造的都是女英雄形象,为何【乙】文具体详实地描写了荀灌突围救父的战斗经过,而【甲】文对木兰沙场征战的场面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答案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中国花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欣赏花,不仅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欣赏花中所蕴含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下面请你一起参与班级的“文学赏花”活动。

材料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材料二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是: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材料三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 , 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①此词作于北宋党争期间,词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②“骚人”,指屈原。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③可煞,疑问词,可是。④情思:情意。⑤何事:为何。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爱者甚蕃             (2)不不枝

(3)乎众矣             (4)所谓遁世无闷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3) 分析加点字“梅妒,菊羞”的表达效果。
(4) 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背景下,请你结合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探究传统文化中“花中君子”的内涵。


花的特点

君子之德

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

兰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2)

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

(3)

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藏善以待时机,一旦有机会就施展自己的才华

桂花

情疏迹远只香留

社会地位虽然不高,却依旧要保持高洁的情操

何须浅碧深红色

(4)

归纳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归纳出“托物言志”手法的特点为(5)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孤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乙]普①独相几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②某人为某官,帝③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④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⑥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 , 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选自毕沅《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普:即赵普,字则平,北宋初年宰相。②除:封授。③帝:指宋太祖赵匡胤。④可:同意。⑤骤:突然。⑥供帐: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等物。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当涉猎  

②即更目相待  

其奏投诸地  

④帝大说  

(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帝素嫌其人,不与。

(3) 根据乙文内容,说说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4) 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