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于 3 月27 日发布了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新标准主要聚焦民生关切和产业发展需求。
(1) 标准新增对食品中污染物、真菌毒素、诺如病毒等的检验方法。从预防传染病措施角度,去除食品中的诺如病毒属于
(2) 新标准要求食品标签必须标示致敏物质信息。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过敏物质)的免疫反应,其免疫类型属于(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但公众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盲目追求“天然”、“零添加”。如某食品标签上写着“不添加任何糖类”,但食品本身含有较多的淀粉,而淀粉最终是消化成后,才被人体吸收的。因此,为避免对消费者的误导,食品标签上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考点】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人体的免疫功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填空题 容易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寨卡病毒一般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感染后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红眼)。2016年8月,新加坡首度出现孕妇感染寨卡病毒病例,而确诊病例数字也攀升到了115人。截至2016年9月7日,新加坡境内感染的寨卡确诊病例总数已达283起。 我国对寨卡病毒非常重视,即便在春节前蚊子在我国大多数区域还没有活动空间的时候,我国的卫生行政部门就针对寨卡病毒的防控做了较为周密的部署,对于寨卡病毒感染者的早期发现及上报流程都做了非常周密的安排。12月15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科学·转化医学》发表学术论文,宣布从一名寨卡康复病人体内分离出寨卡病毒抗体,该抗体在小鼠模型上能有效治疗寨卡病毒感染,有望成为候选靶向治疗药物。这预示人类或将“挥手告别”大肆流行的寨卡疫情。

(1) 在免疫学上寨卡病毒属于

(2) 寨卡病毒首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反应,以对抗寨卡病毒对人体的破坏作用,参与上述人体反应的细胞有  (请写出三个)。

(3) 已治愈的患者,血清中含有 再次接触时,康复的患者可能不在患病或者被传染上,症状也比较轻,康复的比较快。

(4) 中科院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制造出 ,可给健康的人群接种。传染病学上将这个过程称为(填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易感人群获得通过疫苗抵抗寨卡病毒的能力,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填空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