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②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③。
曾是洛阳花下客④ , 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属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元珍写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赠答。②冻雷:初春的雷声,传说笋经春雷才破土而出。③物华:指美好的景物。④花下客:洛阳以牡丹花著称,欧阳修曾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故自称为“花下客”。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寄友三首(其二)
〔唐〕唐彦谦
寒灯孤对拥青毡,牢落①何如似客边。
却忆花前酣后饮,醉呼明月上遥天。
寄友三首(其三)
客里逢春一惘然,梅花落尽柳如烟。
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②音书不肯传。
【注释】①牢落:孤寂的样子。②底事:何事,为什么。
示例:第一首诗中作者身处他乡,夜里独对寒灯、孤拥青毡时,不禁想起了与友人花前畅饮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客居异乡之愁。
【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②
【宋】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③。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④。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⑤。一点微酸已著枝。
【注释】①尊:同“樽”。沈:同“沉”。绿蚁:一种美酒。②杨元素:即杨绘,字元素。苏轼做杭州通判时,杨元素是知州。③蕤(ruí):花茂盛的样子。④酒卮(zhī):酒杯。⑤离离:繁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