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学们在学习完《出师表》后对诸葛亮心生敬佩,收集了以下资料,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甲】

叹卧龙

唐·元稹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 , 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注:①管乐:管仲和乐毅,分别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②孙吴:孙膑和吴起,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军事家。

【乙】

筹笔驿

唐·罗隐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 , 两朝冠剑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①筹笔驿:在四川广元县,相传蜀相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军筹划于此。②北征:攻打曹操;东讨:攻打孙权。③孺子:指后主刘禅。④两朝:指刘备、刘禅两朝;冠剑:指文臣、武将;谯周:蜀臣,因力劝刘禅降魏令人痛恨。⑤解:知道。

【丙】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 , 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十二年春,亮率大众由斜谷出,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百姓安居,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

 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遗时物,不需器物。初,亮自后主曰:“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无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选自陈寿《三国志》,有删改)

注:①流马: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

(1) 同学们关于两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凛凛”凸显《出师表》的庄重严正,暗含诸葛亮忠贞不渝的品格。“堂堂”形容八阵图气势宏大,赞颂其军事布局的精妙与不朽价值。 B. 甲诗尾联“应叹古今无”以感叹收束,既赞诸葛亮才能卓绝,也包含对后无来者的怅惘。 C. 乙诗“时来天地皆同力”强调诸葛亮北伐顺应天时,暗含对其“人定胜天”精神的颂扬。 D. 乙诗末句“犹解年年傍驿流”可以理解为:在驿亭的岩下水,还在傍驿流着,好像在怀念诸葛亮。
(2) 下面是某同学摘抄在积累本上的诗句,请你补全内容。

诗句

主要手法

情感内涵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1)

(2)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3)          

(3) 同学们关于文言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笃”有“忠实”“结实”“沉重”等义项,“先主于永安病笃”的“笃”为“沉重”的意思。 B. “咸决于亮”中的“咸”与成语“老少咸宜”中的“咸”都是“都”的意思。 C. “以流马运”与“以刀劈狼首”(《狼》)中的“以”的用法是不一样的。 D.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4) 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 B. 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 C. 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 D. 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
(5) 请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

(6) 历史变迁,诸葛亮却成为了人们心中不变的英雄人物,武侯祠前络绎不绝的游客证明了一切。请结合以上古诗和文言文思考,为什么诸葛亮时至今日依然备受推崇。
【考点】
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生活杂感;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列文言文答题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 , 约官职,从权制 , 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

百姓,示仪轨                        
②尽忠时者虽仇必赏            
③犯法怠慢者虽必罚                        
④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之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诸葛亮为相国也 B. 服罪输情者重必释 C. 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 刑政虽峻无怨者
(3) 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4)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5) 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

(6) 积累链接:
陆游曾称赞《出师表》道: 。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蜉蝣

①自古以来,蜉蝣这美丽而又独特的昆虫一直是人们咏怀的对象。最早吟咏蜉蝣的莫过于《诗经·曹风·蜉蝣》中的“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为何人们会钟情于这一不起眼的小昆虫呢?

②蜉蝣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也是现存最古老的飞行昆虫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广大地区。蜉蝣的种类,目前世界已知的有3000余种。

③蜉蝣体形细长,体壁柔软。复眼发达,单眼3个。触角短,刚毛状。口器咀嚼式。前翅很大,三角形;后翅退化,明显小于前翅。足细弱,仅用于攀附。腹部末端两侧着生1对长的丝状尾须,一些种类还有1根长的中尾丝。

④蜉蝣一生需要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阶段。每只雌蜉蝣基本上能产两三千粒卵。卵在水里经过7~14天就会孵化成稚虫。稚虫生活在温度适中、不断流动的活水中,它们附着在水中的物体上,靠吃水里的植物或其它生物的碎屑以及藻类慢慢长大。如果在清澈见底的小溪边随意翻开一块石头,就会发现几只蜉蝣的稚虫瞪着圆圆的可爱的复眼,静静地吸附在石头上,养精蓄锐,等待飞出水面的那一瞬。

⑤稚虫在水里一般要待上1~3年的时间,经过10~50次不等的蜕皮才能离开水面。每蜕一次皮,它们都会长大一些,等到了末龄稚虫期,它们便顺着水草爬出水面,爬到水边的植物或石块上,然后蜕去稚虫期的最后一次皮,伸出美丽的翅,进入亚成虫期。

⑥亚成虫期的蜉蝣与成虫已经很相似了,已具有与成虫几乎一样的翅膀,但翅不透明,体色暗淡,复眼未发育完全,口器还没有完全退化,前足、尾须等附肢和体内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这一时期时间非常短,短暂的停歇后便再次蜕皮,变成翅膀透明、发育完全成熟的成虫。这最后两次蜕皮的间隔有的仅几分钟,有的则数小时,因蜉蝣种类不同而各异。

⑦成虫只有几个小时到几天的寿命,最长的也超不过10天。刚刚蜕皮的成虫必须在翩翩起舞的同时立即找到心仪的另一半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此时的蜉蝣,已经完全没有口器,它们不饮不食,身体轻盈,腹部的尾丝在空中随风飘动,尽展着优雅风采。它们在空中交配之后,同时向水面跌落,雄成虫因筋疲力尽很快死去,雌成虫将卵产在水中后,也在水面静静地死去。蜉蝣的生命就是从雌成虫拼尽最后一点力气产在水里的卵开始的。

(1) 下列对蜉蝣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特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卵孵化成稚虫的时间不会超过10天。 B. 稚虫期最后一次蜕皮在水下水草里进行。 C. 亚成虫期体内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D. 成虫期口器虽未完全退化但已不能饮食。
(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段举《诗经·蜉蝣》例子足以证明“蜉蝣是美丽而又独特的昆虫”这一观点。 B. 在全球的热带和温带的广大地区都可以很容易找到蜉蝣这种最原始的有翅昆虫。 C. 亚成虫和成虫蜉蝣差别并不大,不同种类蜉蝣由亚成虫变成虫需要的时间不同。 D. 成虫蜉蝣无论雌或雄都不能生存超过10天,在这10天里它们还必须完成繁殖
(3) 第⑥段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甲)

黄生借书说(节选)   (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 , 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观,每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贤达执经叩问。

【注释】①随园主人,作者的号;②七略、四库,指皇宫藏书;③庋(guǐ):放置、保存;④通籍:出仕,做官;⑤素蟫(yín):指书里蠹虫。

(1) 对文中加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B.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C.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D.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而强焉”与(乙)文“每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的意思完全相同。 B. (甲)文“随园主人授书”与(乙)文“计日还”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C. 由(乙)文中“无从书以观”的意思推测“家贫难”中“致”意思是“得到”。 D.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中“祖父”解释为“祖辈和父辈”,“无论”理解为“更不用说”。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用天子、富贵者、祖父辈藏书甚丰,而读书者很少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 B. (甲)第三自然段,用我借书之难而刻苦读书,同我做官之后大量购书而不爱读书形成对比,再次强调了借书者的用心专一。 C. (甲)(乙)两文作者都回忆了幼年好学而借书不得之事,意在告诉青年后生读书要勤奋刻苦,要珍惜少年时光。 D. 两文都是功成名就的学者对青年后生的殷殷教诲,文章显得道理充足,言辞恳切,富有感染力。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上文)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