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材料一】

    跨湖桥遗址位于湘湖旅游区,其出土的世界最早的独木舟和稻作文明痕迹,距今约8000年, 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文明源头。建立在遗址上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是浙江继河姆渡、良渚遗址后的又一家史前专题博物馆,是浙江“万年文化史”的一张金名片。

    一杭州市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馆长吴健

【材料二】

    跨湖桥遗址地处湘湖古河道淤积区,地下土层以淤泥质黏土为主,能减缓有机物腐蚀。遗址濒临钱塘江,雨水充沛,淤泥沉积不断加厚,有效隔绝氧气。另外,因湘湖水体调节,遗址区湿度常年稳定。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距今8000年的独木舟、骨器等有机质文物得以完整保存。

    (选自《萧山市志》)

【材料三】

    特殊的地理环境,成就了跨湖桥文化。虽然跨湖桥先民最终因钱塘江涌潮倒灌和海侵离开,但出土的文物揭示着先民与自然环境斗争的智慧和精神。

水平踞织机:先民已拥有纺织技术,不再以树叶蔽体。

“创造的艺术”展斤

猪下颌骨:证明已饲养家猪,饱含着先民的生存智慧。

“生活的画卷”展厅

房柱洞、“独木梯”:通过建高房子来避免被洪水淹没。

“湖底的遗址”展厅

最早的独木舟、填补船身破损孔洞的漆:据研究表明该独木舟只能在浅海活动,但仍是征服大海的第一步。

水下遗址原址保护厅

精神

彩陶上的太阳纹:表达对火和太阳的崇拜,为求免受洪涝灾害。

“信仰的力量”展厅

    (整理自《跨湖桥文化研究》)

【材料四】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跨湖桥遗址的两大文化价值。
(2) 结合材料二,推测世界最早独木舟在跨湖桥遗址得以完整保存的地理条件。
(3) 结合材料三,从图标的图案构成角度,探究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图标(见材料四)的精神内涵。
(4) 假如你是馆内的一名志愿者,请综合以上材料,为其中一位游客推荐合适的参观路线(至少包含三个游览点),并说明理由。
A游客:10岁,研学的小学生
B游客:60岁,历史爱好者
【考点】
新闻、材料类文本; 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启示、感悟、建议类; 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正面临转型。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普通读者最大的痛点不是找不到图书来读,而是面对数量繁多的书籍,不知道哪些适合自己。上海图书馆东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借助大数据分析、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每位读者绘出精准“画像”,推荐最合适的图书。

②苏州第二图书馆率先建成国内首家大型智慧书库,配备了自动存取系统,通过自动存取和分拣传输,实现便捷的读者借阅和图书调配功能。通过线上下单、线下“社区投递”,解决了大量上班族无暇到馆借书的问题。图书馆还在App“苏周到”上开通“书香借阅”功能,并准备对接上海图书馆平台,促进“沪苏同城”资源共建共享。此外,苏州第二图书馆努力打造明亮温馨的“市民书房”,利用开放空间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将阅读学习与文化休闲有机结合。整个借阅区呈现开放式布局,实行借阅一体。

③苏州第二图书馆有致力于推动地方文化交流与传承的苏州文学馆,有满足少儿阅读、学习等需求的少儿图书馆,有运用先进数字技术为公众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而打造的数字体验馆……当然,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图书馆服务如何转型,都需要以优质的阅读空间为基础。

(取材于王伟健、金武刚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①巴西国家图书馆是拉美地区最大的图书馆,早期,它主要通过购买和接受捐赠等方式丰富藏品。如今,根据法律规定,巴西全国的出版物都要向国家图书馆提供副本。图书馆以这种方式对国家知识产品进行注册、保管和传播。现在,图书馆馆藏超过1100万件

②为更好实现馆藏的全民共享,图书馆于2006年创建了“数字国家图书馆”。为此,图书馆设立数字化实验室,由专业团队对藏品进行高、中、低三种画质的数字化处理,以适应图书馆馆藏、出版物印刷和网上展示的不同需求。民众点击图书馆官方网站的相关链接进入数字馆,即可免费查看里面的所有内容。

③此外,图书馆通过举办展览等文化活动,向民众讲述国家历史。在举办实体展的同时,图书馆还利用数字馆免费开放线上展览。如今的数字馆中仍保留着1880年首展时印刷的展览目录,访问者可以看到当时近500件展品的详细介绍。图书馆将近年来举办的一些重要展览都以这种方式保存在数字馆中。人们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欣赏珍贵藏品。

(取材于朱东君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①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正面临一场逐渐显现的危机,访问实体图书馆的人数比例持续下滑,图书馆数量也不断减少。影响图书馆到访率的最大因素无疑是互联网和移动数字设备的普及。

②现在,公共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像数据库和新媒体公司,数字化服务当然有利于文化服务均等化,但不应以牺牲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为代价。图书馆大幅削减纸质图书预算,把资金投入到数字化建设中,导致许多图书馆无法及时更新库存,在库书籍总量大幅下降,人们找不到想看的图书,以致访问实体图书馆的兴趣进一步降低。

③公共图书馆到访率下降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经济越发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地区,实体图书馆到访量下降越快,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图书馆的需求基本保持稳定水平。调查报告表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社区图书馆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除了提供基本的图书借阅服务,它还是所在社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承担了部分学前教育、业余教育、社区交际功能,为不发达地区提供了公共空间、设备和资源,因此对当地居民具有持久的吸引力。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通常拥有多种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和资源,因而在数字时代减少了对实体图书馆的访问次数。

(取材于陈镭等人的相关文章)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化阅读的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职能面临转型。 B. 苏州打造的“市民书房”以文化休闲为主,辅以阅读学习。 C. 巴西国家图书馆的数字馆能使民众跨时空随时欣赏藏品。 D. 图书馆减少纸质图书的投入,以致访问实体图书馆的兴趣进一步降低。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州第二图书馆开通了线上下单、线下“社区投递”的借阅服务。 B. 材料二画线句准确地说明了巴西国家图书馆通过购买和接受捐赠等方式丰富藏品。 C. 图书馆到访率的下降完全是因为互联网和移动数字设备的普及。 D. 对实体图书馆的依赖度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实体图书馆到访率越高。
(3) 某市图书馆为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向社会征集改进建议。请你根据上面三则材料,提三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韶关市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选择骑电动车出行,特别在暑假期间,这一现象更甚。我市多个繁华路段,经常见到未成年人骑电动车。

部分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道路上随意穿行、嬉戏打闹、不按交规骑行等现象屡见不鲜他们表示,坐公交车需要等待且拥挤,选择骑电动车十分方便。

韶关交警表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我市骑行超标电动车或电摩托的驾驶人员必须年满 18 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D、E类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人以及乘坐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头盔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太小,反应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较差,一旦遇有紧急情况,很可能处置不当导致交通事故。

材料二

3 月14日中午12时许,在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建设路总工会门口路段,大货车驾驶员转弯时撞倒一辆自行车,造成骑车小女孩受伤。所幸小女孩的伤势并无大碍,只是手和脚等软组织挫伤。

据货车驾驶员陈某交代,他驾驶大货车由翁源中学沿建国路向右转弯进入建设二路时,由于大货车存在视野盲区,他并没有注意到小女孩骑行的自行车。当听见响声后,陈某马上将车刹停,下车查看。他发现车底有辆自行车,骑车小女孩刚好是在大货车右侧后轮前一点的位置,已经受伤。于是,陈某立即拨打电话120、110。

勘查完现场后,民警回到单位调取事故地点附近监控视频,看到了事故发生的过程。大货车从建国路出来向右转弯进入建设二路时,恰巧小女孩骑自行车沿人行横道通过公路。由于大货车的右侧是盲区,陈某看不到小女孩骑行自行车,导致大货车右侧前轮与自行车碰撞。幸好驾驶员及时刹住车,自行车和小女孩刚好是在货车右侧后轮前一点的位置。如果货车速度再快一些,或者陈某没有及时踩刹车,后果将不堪设想。

材料三

因误入车辆盲区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车辆盲区已然成为我们生命安全的重大威胁。我们须了解车辆盲区知识,远离车辆盲区。

所谓车辆盲区,是指驾驶员位于正常驾驶座位,其视线被车体遮挡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部分区域。在视野盲区里的障碍物,无论是静止的,还是活动的,驾驶人员都是看不到的。一般情况下,车辆盲区分为四大视觉盲区以及一些人为盲区。

车辆盲区范围受车身的高度、座椅的高度、车头的长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不同类型的车辆,视线盲区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了解不同车型车辆的盲区范围,清楚车辆视野盲区的危险性,不在车辆周围停留、玩耍、弯腰、下蹲,不进入车辆视野盲区。步行或骑行时,尽量穿着有反光膜或颜色比较鲜艳的衣物,便于驾驶员快速发现。当我们与车辆平行前进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进入车辆盲区,在遇到车辆转弯时,要与车辆保持安全距离。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有伤者,应该首先拨打120,并及时报警,寻求警方的帮助。 B. 未成年人反应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较差,无法处理紧急情况,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C. 因车辆盲区而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车辆盲区是我们生命安全的重大威胁之一。 D. 一辆临时停在路边的大货车的正前方有一位7岁的小朋友正在蹲着玩耍,晓明认为这是大货车的视线盲区并上前劝离。
(2) 结合材料三,简要罗列关于车辆盲区的知识点。
(3) 【口语交际】班主任准备面向全班开展“安全出行”主题班会,选你为交通安全宣传员。请你结合材料,跟同学们说说安全出行有哪些注意事项。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动能和支撑。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广袤的乡土,既有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选自2024年3月2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低级别文物是相比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高级别文物而言,主要包括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低级别文物并不那么吸引人。它们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或散落在民间村落中,默默地等待着岁月的流逝,但它们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华文脉的基石。

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对这些风雨飘摇的低级别文物的保护,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选自2024年5月13日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材料三:

走进郴州市桂阳县和谐村,古朴悠然的老屋一字排开,夕阳映得瓦片一片金黄,不时从中传来的琅琅读书声在田间回响。村中曾经的废弃老屋如今蝶变为种类丰富的“非遗研学基地”,正焕发着新的生机。

“老屋不仅蕴含着建筑美学,与其所属的传统村落世代相传,更寄托了无数人的乡愁”郴州市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郴州启动“唤醒老屋”试点计划,在保护老屋的同时唤醒沉睡的文旅资源。

在郴州、湘西等地,一幢幢长期无人居住的老屋经过抢修保护和合理利用,旧貌换新颜,转变为民宿、研学基地、村史展览馆等,为村庄带来更多人气,也激活了乡村振兴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选自2024年5月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放眼如今的苏州,从城市到古镇再到乡村,新兴旅游目的地和多元业态不断涌现。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的旅游体验,让苏州旅游焕发出新的魅力。

甪直古镇的沉浸式夜游项目以具有江南特色的风景、园林、非遗等载体搭建演绎场景,将古街、廊桥等设施进行了艺术亮化提升改造,同时利用激光投影等多媒体技术,重现千年古镇繁华夜景,给游客带来沉浸式游园体验。

随着旅游的生活化、体验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及交通和公共设施的日益完善,叠加游客避免人挤人、追求性价比的心态,县域旅游加速崛起,许多“小城”不知不觉中成了游客向往的目的地。五一期间,昆山举办第九届昆剧艺术节,6大类17场配套活动同期举办,吸引了大批游客。除了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另外3个县级市同样越来越火。常熟接待游客144.07万人次,同比增长53.17%;太仓接待游客87.25万人次,同比增长30.1%,其中乡村游接待游客25.98万人次;张家港以“来小城、漫漫游”为主题,举办了140余场文体旅活动,吸引游客61.26万人次。高铁张家港站假期发送旅客超10万人次,客流增长率为65.9。

(选自2024年5月17日《中国旅游报》,有删改)

(1)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袤乡土中,不但有民间艺术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古村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B. 低级别文物都分布在偏远地区,且散落于民间村落,默默地等待着岁月的流逝。 C. 在苏州,县域旅游加速崛起与游客避免人挤人、追求性价比的心态有一定关系。 D. 今年五一期间,常熟、太仓、张家港等县级市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均超过50%。
(2) 有人认为,一些年代久远的古建筑散落在村落里,破旧不堪,维修成本较大,没有修缮利用的价值。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3) 在文旅部门开展的“我为乡村文旅献计策”活动中,同学们提了以下建议,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摸清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唤醒沉睡的文物。 B. 将古建筑拆除并集中新建,打造特色旅游街区。 C. 利用当地古村闲置古建筑,建设文化研学基地。 D. 用科技手段赋能乡村旅游,让乡村游“潮”起来。
现代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