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材料一

    啸,即“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类似于吹哨,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歌吟方式。其盛行于魏晋,至唐朝仍有遗风,宋以后式微。文人作品中“啸”字时常出现,构成一种文学意象,用以抒发情怀。

    (节选自王旗《古代诗文中的“啸”》)

材料二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 ,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 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风之音,响平岩谷,乃登之啸也。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

【注释】①籍:即阮籍,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②孙登:隐士,以长啸闻名,精通道术。③终古:指对历史及上古之道的探讨。④栖神导气之术:道家修炼方法。

材料三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 , 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 , 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节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谢太傅:即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②遽:惊惧、慌张。③王:同“旺”,指兴致高。

(1) 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登皆不    公貌闲意

(2) 阅读材料二,结合画线句,推测此处“啸”声的特点。
(3) 根据材料二、三,完成表格。

人物

“啸”的场景

探究人物形象

阮籍

阮籍询问孙登古今之事和修炼之法,孙登都未回答,阮籍“长啸而退”,以此告别。

谢安

④思考探究:有人认为,同是“啸声”,也有阴阳之分。“阳啸”声音激越,有进取之志;“阴啸”声音和顺,有遁世之意。请根据材料,分析以上二人的“啸声”分别属于哪一种?

(4) 晋人之“啸”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请结合课内外诗词完成探究。

垂钓

【唐】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①王维隐居于辆川,“独坐幽里,以“啸”吐露内心之恬淡。

②白居易临水而思,以“啸”抒怀,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心境。

③苏轼被贬于黄州,“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以“啸”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

【考点】
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生活杂感;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搜集了和刘禹锡有关的资料和作品,想要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他被称为“诗豪”的原因。请你一起参与,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任务。

材料一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材料二

材料三

连州刺史厅壁记

[唐]刘禹锡

永贞元年,予始以尚书员外郎坐党累,出补兹郡。居无何,吏议以是迁也不足偿其责,故道贬为朗州司马。 后十年,诏书征还,抵京师,俄复前命,佩故印绶而南。曩之骑竹马北向相徯者 , 咸仕郡县,巾辯来迎。 下车之日,私唁且笑。既视事,得前二千石名姓于壁端,宰臣王晙、幸卿刘晃、儒官严士元、闻人韩泰佥拜焉。或久于其治,功利存乎人民;或不之厥官,翘颙载于歌谣。余不佞,从群公之后。 肇武德距于今,凡五十有七人,所举者四君子,犹振裘之于领袖焉。元和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刺史中山刘某记。

(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释】①绶:丝带。 常用来拴玉和印。②骑竹马北向相徯者:这里指孩子们向着北方等待的人,即广受欢迎的君子。骑竹马,一种儿童娱乐活动,代指儿童。徯,等待。③巾鞳(gōu):头巾和臂套,这里指古代士人的盛服。④二千石:这里指刺史。⑤厥:那个。⑥翘顺(yóng):翘首仰慕。⑦肇(zhào):开始。⑧武德: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年号。

材料四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读文析意】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提示理解字词,读懂文意,了解被贬连州之时的刘禹锡。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予始以尚书员外郎党累

查阅字典法:①古人销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②座位;③因犯……罪或错误;④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填序号)

吏议是迁也不足偿其责

课内迁移法: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贬为朗州司马

词类活用法: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五十有七人

语境推断法: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词义

⑷ 

(2) 【读文思变】结合文章内容,品读下面两个句子中的“笑”,体会刘禹锡在连、和两州时的心境变化。

①下车之日,私唁且笑。 (连州)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和州)

(3) 【读文识人】联系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刘禹锡的理想追求。
(4) 【风物寓情】联系上述材料和你的阅读经验,探究刘禹锡被称为“诗豪”的原因。

提示: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刘禹锡的作品有《秋词》(其一)、《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除此之外,他的作品中较有名的还有《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古人笔记,完成学习任务。

霍丘知县阳湖左君

[清]张惠言

霍丘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粳,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

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

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

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 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

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不可。”

(选自《茗柯文初编》,有删改)

【注释】①霍丘:县名,今属安徽。②年:收成,年景。③耶:同“爷”,这里指左君,下同。④若:或者。⑤尔:如此,这样。

(1) 链接课文,写出下列句子的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

课内链接

具体意思

伛偻提携

伛偻提携(《醉翁亭记》)

以来

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

以酒食

上自劳军(《周亚夫军细柳》)

士民相与谋曰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2) 读完这篇文章,班级准备举行新闻采访模拟活动。请根据你对原文的理解,补充采访记录表。

采访记录表

采访目的

了解霍丘县“丰年”背后的原因

采访地点

霍丘县县衙

采访实录

采访对象一:霍丘父老

问题A:听闻左君治理霍丘前后的变化极大,您能说说吗?

霍丘父老:治理前,① 

治理后,② 

问题B:您觉得霍丘迎来“半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霍丘父老:③  

采访对象二:知县左君

问题:您觉得霍丘迎来“丰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知县左君:④ 

(3) 请你从下列角度中选择其一,给知县左君撰写人物评论。

A.廉政建设 B.官民关系 C.君子品格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