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啸,即“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类似于吹哨,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歌吟方式。其盛行于魏晋,至唐朝仍有遗风,宋以后式微。文人作品中“啸”字时常出现,构成一种文学意象,用以抒发情怀。
(节选自王旗《古代诗文中的“啸”》)
材料二
籍①尝于苏门山遇孙登② , 与商略终古③及栖神导气之术④ , 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风之音,响平岩谷,乃登之啸也。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
【注释】①籍:即阮籍,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②孙登:隐士,以长啸闻名,精通道术。③终古:指对历史及上古之道的探讨。④栖神导气之术:道家修炼方法。
材料三
谢太傅①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② , 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③ , 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节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谢太傅:即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②遽:惊惧、慌张。③王:同“旺”,指兴致高。
登皆不应 公貌闲意说
人物 | “啸”的场景 | 探究人物形象 |
阮籍 | 阮籍询问孙登古今之事和修炼之法,孙登都未回答,阮籍“长啸而退”,以此告别。 | ① |
谢安 | ② | ③ |
④思考探究:有人认为,同是“啸声”,也有阴阳之分。“阳啸”声音激越,有进取之志;“阴啸”声音和顺,有遁世之意。请根据材料,分析以上二人的“啸声”分别属于哪一种? |
垂钓
【唐】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①王维隐居于辆川,“独坐幽里,以“啸”吐露内心之恬淡。
②白居易临水而思,以“啸”抒怀,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心境。
③苏轼被贬于黄州,“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以“啸”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