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絮语
①腊月将尽时,巷口黝黑的槐树枝上总凝着薄霜。邻家的孩童举着纸糊的灯笼满街跑,火光在暮色里跳动,仿佛冬眠的萤虫羞赧着苏醒了。“霜是春的引子”母亲常说,“冻得透了,地下的根才肯醒。”这话我起初不信,直到某日瞥见墙角一株瘦削( )的野梅,枯枝上竟迸出米粒般的红芭,与那薄霜相映成趣 , 才惊觉春天原是藏在凛冽里的。
②除夕那夜,祖母总要将旧年的铜钱串成帘子挂在堂前,目的是为了“送穷”“纳福”。我笑她迂腐,她却捻着佛珠道:“人心若存了盼头,穷鬼自然不敢久留。”果然,初一清晨推开门,阶前积雪消了大半,露出斑驳的苔痕:那绿意极淡,( )像宣纸上晕开的第一笔墨 , 我因此莫名心安。卖糖人的老赵头照例在庙会摆摊,吹出的金鱼比往年更胖些,鱼尾上还粘着几点金箔,令人眼花缭乱。有顽童问:“这鱼能活到明年不?”他眼尾泛起zhě( )皱道:“搁心里头养着,保准千秋万代。”
③最难忘是守岁时,父亲附庸风雅 , 用红纸剪了一匹小马,说:“马儿跑得快,驮着旧岁去,载着新春来。”纸马贴在窗棂上,月光一照,影子便如妙手回春一般,投在墙上竟真像在驰骋。如今想来,所谓希望,大约便是这般:无需郑重其事的承诺,只在细微处见生机,于无声处听惊雷。
(1)瘦削 (2)zhě皱
上联:春风吹绿千枝柳
下联: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1958年,黄旭华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核潜艇研制,自此与家人断绝联系。在葫芦岛的荒滩上,他与团队用算盘和计算尺完成数万组数据测算,突破七项核心技术,铸就了中国首艘核潜艇“蛟龙”。1988年,62岁的他亲赴南海参与极限深潜试验,成为首位全球随艇下潜的总设计师。2025年2月6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这位用一生践行纯粹报国信念的科学家,以三十年隐姓埋名的坚守和深海极限深潜的壮举,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科技报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