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材料二】: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被反弹。
【材料三】:1930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内含2个质子)轰击铍原子核(原子序数为4),α粒子留在铍原子中,变成了碳原子,同时释放新粒子,微观示意图如下: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根据卢瑟福实验的现象,图甲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填甲中字母)。
(2)根据原子结构知识,解释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的原因:。
(3)其他科学家在原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中,建立了很多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是。(填图乙的字母序号)。
(4)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可多选)。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汤姆生的发现否定了道尔顿“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观点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
D.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既有个人的突出贡献,又有科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质子数为92,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宣布发现了93号元素,被科学界认可,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费米实验中得到的是56号钡元素,并用图示模型来定义这一变化。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哈恩的实验,结果证实自己错了,费米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