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图是欧姆设计的一款能比较电流大小的电流扭秤,容器A、B中装有不同温度的水银,以导线相连构成温差电源,产生的电压大小由温差决定,用细线将磁针悬挂在直导体上方,直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偏转。利用电流扭秤进行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组别

水银温度/℃

磁针偏转情况

A

B

方向

角度

1

40

10

顺时针

2

40

20

顺时针

20

3

40

30

顺时针

θ

4

40

50

逆时针

θ

(1) 当直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会偏转的原因是
(2) 分析表中数据,若控制A、B中水银温度分别为20℃和50℃,则磁针偏转方向和角度分别为
(3) 在相同温差下,为了使磁针偏转更明显,可采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点)。
(4) 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人体和环境的温差做出了温差电池。若该电池在1℃的温差下能产生 伏的电压,输出功率为 1×10-6瓦,则输出电流为安。
【考点】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在项目化学习中,小科用条形磁体,大号缝衣针,硬卡纸,橡皮,大头针制作简易指南针,指南针制作过程如下:

步骤Ⅰ :取2枚大号钢质缝衣针,分别将条形磁体沿同一方向摩擦缝衣针10余次(如图甲),使缝衣针磁化。

步骤Ⅱ :将1张硬壳卡纸折成直角,将2枚被磁化的缝衣针对称地穿在卡纸两侧,如图乙所示,用1块橡皮和1枚大头针做成支座,将插有缝衣针的卡纸水平支起。

步骤Ⅲ:用当地的地图确定简易指南针所指的方向。

步骤Ⅳ: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制作指南针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如图丙)

“自制指南针”评价量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指针磁性强,且能自

由转动

指针磁性强,不能自由转动

指针磁性弱,不能自由转动

指标二

能准确指示南北方

向,能保持平衡

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平衡

不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平衡

(1) 将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图乙中缝衣针的针尖,缝衣针被排斥,则缝衣针针尖位置应标为极。
(2) 在不添加器材情况下,若要确定简易指南针是否能够指示南北,应如何操作
(3) 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测试评价,小科制作的指南针“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合格”。为使该指南针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指南针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实验探究题 普通
3. 材料一: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材料二:法国科学家安培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

材料三:1825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做了如下实验:他将一个能反映微小变化的电流表,通过导线与螺旋线圈串联成闭合电路,并将螺旋线圈和电流表分别放置在两个相连的房间,如图2。他将一个条形磁铁插入螺旋线圈内,同时跑到另一个房间里,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进行多次实验,他都没有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材料四: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切割磁感线的时候,发现导体中产生电流,从而实现了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愿望。

(1) 在演示奥斯特实验时,如图3中的甲图所示,

①闭合开关;②放置小磁针;③摆放导线;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____。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2) 进行奥斯特实验时,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分别用图甲和乙两种方式放置一根导线。当导线通电时,小磁针发生明显偏转的是(选填“甲”或“乙”)。
(3) 材料二图1中的实验表明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若此时改变其中一根导线的电流方向,你预测会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4) 科拉顿、法拉第等物理学家相继进行如材料所说的实验研究,是基于的科学猜想。
(5) 科拉顿的实验中,(选填“已经”或“没有”)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要使他能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你提出的一种改进方法是
实验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