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鸟说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有声官官②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③,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⑤,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⑥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⑦!

(选自《戴名世集》)

【注释】①日:有一天。②官(guān)官: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③盏:杯。④掬:捧。⑤鷇(kòu):初生的小鸟儿。⑥奚:为什么。⑦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

(1) 解释句中划线词。

地不五六尺

②手下鸣乃

③雏出矣

(2) 划分句子的节奏。(画三处)

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3) 译句: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
(4) 本文与《马说》同为“说”类文章,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与《马说》的主旨各是什么?
【考点】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明年(到) B. 潇湘(极点) C. 酒临风(持、执) D. 斯人(如果没有)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 B. 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C. 前人述备矣 D. 览物
(3) 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百/废具兴 B. 朝晖/夕阴 C. 沙鸥/翔集 D. 把酒/临风
(4)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5) 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划线句作简要的分析。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耶?”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翌日,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 , 云:“人宁可始妇无裈也?”范笑而受之。

【注释】①范宣: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②挑:挖。③裈(kūn):裤子

(1) 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 于尝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微斯人,吾谁与   太守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C. 问曰:“痛邪?” 王命急宣(《三峡》) D. 减半   如再啮,石又再转(《河中石兽》)
(2) 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韩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

(3) 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B. 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C. 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D. 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4) 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中能含蓄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②乙文中可以看出范宣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两点即可)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文言文阅读

晋侯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 , 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其母曰:“何不亦求之?”对曰:“尤③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能母曰:“亦使知之,如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 曰:“以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有改动)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继位前长期在国外流亡,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国平定叛乱,当上国君。下文中的介之推,晋国贵族,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②诬:欺骗。③尤:过错。④文:文饰。⑤绵上:晋地名,在今山西介休东南。⑥田:祭田。

(1)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B.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C.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D.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晋侯赏亡者                     隶而者,崔氏二小生 B. 禄亦及                             手指不可屈伸,之怠 C. 惠、怀无 , 外内弃之        故人不独亲其 D. 吾过                            寻向所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介之推借母归隐的想法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他认为晋文公能重登帝位,是天命决定的,而非人力。 B. 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介之推的母亲极力劝他向晋文公邀功,但介之推意志坚定,坚决不受禄。 C. 晋文公到处寻找介之推,但最后也没有找到,后来在绵上设祭田来缅怀像介之推一样的人。 D. 文中的介之推是一个不贪功好利的人,不主动提封赏,认为“贪天之功”的人比盗贼还恶劣。
(4)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