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材料二:2018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了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三: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1) 从以上材料中你探究出怎样的信息?
(2) 某班将于本周星期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副对联。

②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郝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

【考点】
材料探究; 对联; 见解表述; 语言得体;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性学习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 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材料三:下面图片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矩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请写出两种。

(2) 【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①家和万事兴     ②天道酬勤    ③百善孝为先

(3) 【授家风】王礼同学考试完后回到家,一进门就把书包扔到沙发上,翘起腿看电视。此时,爷爷和张大爷正在聊天。妈妈走过来说:“礼礼,见到客人要问好,坐有坐相……”王礼觉得很委屈,大声说:“没那么多规矩,你不是说考试考好就行啦!”

当地人都称颂王爷爷家教有方。爷爷晚上找王礼谈心,你认为以下哪一项最符合爷爷说的话。(    )

A. 礼礼,没有规矩咋成方圆?不讲规矩,分数再高也没用。 B. 礼礼,你考试这么辛苦,在自己家里不用讲究那么多规矩,放松一下,没事的,别听你妈的。 C. 礼礼,妈妈要你讲文明,有礼貌,这是对的,这也是我们王家人的传统。学习、考试也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做人和做事。 D. 现在你要以学习为主,考上一中最重要,规矩的事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4) 【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综合性学习 普通
3. 假如你是光明中学901班的学生,班级开展以“我们爱劳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材料二: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降平院士逝世。巨星陨落,举国同悲。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生前曾说,“不下田的学生我不带”仙堂年斗献草帽护起裤腿,下田试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就是一个农民”“禾下乘凉”是他的梦想。钟南山院士评价他,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材料三:日前,湖南某小学举行校所共建劳动基地活动,农科所博士团带孩子们种下基地建成后的第一季农作物——油菜。每个同学负责一小排作物养护。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1) 任务一:探究三则材料,你懂得了关于劳动的什么道理?
(2) 任务二:现已根据材料二拟写了上联,围绕活动主题,请你根据材料三补写下联。

上联:科学家禾下乘凉勤躬耕

下联:

(3) 任务三:你班计划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将邀请农科所博士团某老师前来指导,结合材料三,请你以班长小明的身份将下面的邀请函补充完整。

邀请函尊敬的农科所博士团老师:

我班将于2021年6月25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回复为盼。

光明中学901班小明

2021年6月20日

综合性学习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