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漫话石鼓文

①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做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②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③据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将之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徵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责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1933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解放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④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选文略有改动)

(1) 下列关于“石鼓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被当做我国最早的文字。 B. 石鼓文刻在十块鼓形石上,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 C. 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D. 石鼓文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篇事物说明文,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 B. 第①段中划线的“仅”字,说明石鼓文是大篆的唯一代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石鼓文的字体与金文,小篆的区别之处。 D. 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石鼓文的定义、内容、字体、研究价值、流传经历、时代考证等相关知识。
(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汉字的演变依次是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 B. 石鼓文的书法字体多取正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 C. 石鼓自唐代初年在今西省歧山县出土后,坎坷流传至今,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D. 经历代学者考证,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考点】
把握说明对象; 说明文语言分析;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龚康

薛飞

    ①我是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最近我承接了一项艰巨又光荣的运输任务。从位于海南岛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出发,我将穿透厚厚的大气层,把货物送到“客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手中。

    ②我送去的货物不仅有各种太空实验设备,还有维持天宫二号运行的补给。而我的“车”——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固定的,如果想运更多的货物,我就必须在保证自己足够强壮的同时,尽可能再不断减肥,把瘦下来的重量,替换成更多的货物。

    ③“减肥”,恐怕对很多人都是个头疼的问题。不过好在我有一个厉害的私人教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的研制人员。他们给我做了全面检查,并为我量身定制了多种减肥和健身方案。

    ④减肥的第一步就是减腰部赘肉,而我的腰部是一个个连接框,为了将我高大的身躯牢固连接,这些连接框做得很厚实,所以显得臃肿。经过多次试验验证,他们将我的连接框设计成镂空形式,通过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去除非受力部分的“肉肉”。只保留结构受力部分。现在我腰部每个连接框的重量都降低到原来的50%左右,但却丝毫没有影响我的结实程度。

    ⑤我的教练十分严格,不仅不放过肉眼可见的腰部赘肉,连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我的外部是一种壁板结构,壁板连接完成后,组成的密封空间就是装货物的肚子了。虽然壁板厚度只有不到3毫米,但是在“教练”看来,依然有减重的空间。他们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尽量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公差下限。也就是在不影响性能的基础上,通过这种“皮下脂肪去除法”,尽可能让壁板变薄。由于壁板面积很大,即使去除A4纸那样薄的一层“脂肪”,整舱的重量也会下降很多。这不,在研制人员的努力下,我的体重因此又减少了30千克左右。减去的这些重量,又够我多运送好几台设备呢。

    ⑥为了装下更多的货物,设计人员用货架将我的肚子分成了许多区域。我的“教练”连这些货架也没放过,他们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比如,“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每一项改进都涉及多种先进而复杂的制造工艺。为此,研制人员完成了许多工艺攻关,还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这些“锻炼”让我的肌肉又轻又强壮,保证能将货物完好无缺地交给天宫二号。

    ⑦在教练的魔鬼训练下,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经过体检,各项指标均已到达要求。不多说了,我已经装满货物整装待发了。天宫二号,我来啦!

(根据有关资料删节)

(1) 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为了让“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教练”制定了怎样的方案?

②结合第⑤段,具体说说选文的语言特色。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是最好的药

    ①我们对水了解很多,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了解水在身体内的运行,会惊讶地发现,许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最终又导致诸多疾病的产生。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简单得令你难以置信,那就是:喝足够多的水。

    ②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仅靠水就可以治疗:心脏病和中风,因为水能稀释血液,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阻塞;骨质疏松症,因为水能使成长过程中的骨骼变得更加坚固;白血病和淋巴瘤,因为水能够将氧输送进细胞,而癌细胞具有厌氧的特征;高血压,因为水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剂;糖尿病,因为水能够增加身体内色氨酸的含量;失眠,因为水能够产生天然的睡眠调节物质——褪黑激素;抑郁症,因为水能使身体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应。

    ③人体内有一套完善的储水系统,在体内储备了大量的水,约占体重的75%。正因为如此,人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暂时的缺水。人体内还有一个干旱管理机制,其主要功能是:在人体缺水时,严格分配体内储备的水,让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在水的分配中,大脑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人体内的干旱管理机制发出局部缺水信号后,人立刻感到口渴;警报信号越强烈,口渴就越厉害;口渴越厉害,身体对水的需求就越急迫。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碳酸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不可否认,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不仅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可这些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中,还含有大量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由此,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麻木,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从而会表现出比“口干”多得多的症状:它们会让你的腰疼痛,颈椎疼痛,消化道产生溃疡,血压升高;它们甚至还让你患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④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常常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复杂到连自己都懵懂的地步,身体缺水不仅会发出口渴的信号,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患病信号。此时,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原因,一味地用化学药物让这些信号“闭嘴”,就会铸成大错。

(有删改)

(1) 选文的说明对象,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是最好的药,包治百病。 B. 水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C. 人体内有一套完善的储水系统。 D. 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喝足够多的水。
(2) 下列与原文愿意不符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 第③段画线句子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人体内有大量的水,水是人体构成的重要部分。 C. 文中划线的词“往往”是概数,在句中表示“犯常识性错误”的情况时常发生,突出了人们对各种饮料的偏爱而忽视了天然的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可以用茶、咖啡、酒或饮料来替代。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A)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 , 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B)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C)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D)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乙)中国园林的窗子对园林造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造园家常常将窗子设计成扇形,成为“便面”。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面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开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这就是清代李渔说的“尺幅窗,无心画”。造园家所说的“漏窗”,就是将不同景区的景色相互“漏”出,使园中景色流动起来。

江南园林常常在窗外布置一根石笋,几根竹子,明人有首小诗:“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这个小房间与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户把外边的景色引了进来。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也是这个意思。

(节选自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中华书局,有改动)

(丙)中国的园林,它同文学、戏剧、书画,是同一种感情不同形式的表现。比方说,明末清初的园林,同晚明的文学、书画、戏剧,是同一种思想感情,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明末的计成,他既是园林家,也是画家。清朝的李渔也是园林家,又是一个戏剧家。中国文化是个大宝库,从这个宝库中可以产生出很多很多不同的学问来。而中国文化又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感染。可以说中国园林是建筑、文学艺术等的综合体。

(节选自陈从周《中国的园林艺术与美学》)

(1) 请分别概括(甲)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和(丙)文的核心观点。
(2) 下面摘自(甲)文的四个例子,如果选取一个用在(乙)文中,哪一个最恰当?请选出来并说说理由。

A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

B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C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D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3) 下列对三个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认为花墙、廊子、镜子在苏州园林中的恰当设置可以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B. (乙)文举了颐和园乐寿堂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C. (乙)文中小诗“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所营造的意境可以印证(丙)文的观点。 D. 三个文段都是围绕园林而谈,写作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对中国园林美的认识有相通之处。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