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去‘不学业,墙面 , 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处处碰壁。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大须学问/字共三十又四 B. 为群凶未定/为身死而不受 C. 言也/家四壁 D. 在书内/天山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比 来 四 海 安 静 身 处 殿 堂 不 能 自 执 书 卷 使人 读 而 听 之

(3) 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从本文看,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考点】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文言文断句; 一词多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超然台记(有删改)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的词。

雕墙之美       

②处之期年       

在济南       

④且其台曰“超然”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雨 雪 之 朝 风 月 之 夕 予 未 尝 不 在 客 未 尝 不 从。

(3) 阅读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下面句子做批注。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待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曰:“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注】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   

(2)皆反,其何也

(2)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卖油翁释担 B. 足肤皲裂不知 C. 河曲智叟笑止之 D. 此不为远者小近者大乎
(3) 翻译句子。

此非臣下之过欤?

(4) 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
(5) 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