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出卷网首页
1.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
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
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考点】
称谓; 科举; 作家作品;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饮酒》选自《陶渊明集》,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东晋诗人。
B.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课文《北冥有鱼》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C.
“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
D.
明清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单选题
容易
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中,乡试的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的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B.
古文中“羹”和“汤”的意思相同,都是指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C.
古文中“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国殇”指为国牺牲的人。
D.
古诗文写作中常用借代手法:“干戈”和“烽火”代指战争,“黄发”和“佝偻”代指老人。
单选题
容易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B.
《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是清代小说家罗贯中。
C.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D.
“达于汉阴”中的“阴”指水的南岸;“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寒舍”“ 足下“是谦辞;“惠顾”“高见”是敬辞。
单选题
容易
1.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项是( )
A.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范进参加了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中的人称为“举人”。
C.
雨果,法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但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背影》是他写的一篇回忆父亲的小说。
单选题
困难
2.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进士及第”指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
我国古代文学中,“而立”是指男子三十岁,“知天命”指男子四十岁,“不惑”指男子五十岁。
C.
白居易,唐代中期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们学过他的《钱塘湖春行》《观刈麦》。
D.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l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春》。
单选题
普通
3.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千古名文,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古人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阳,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阴。
C.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与“四书”同为儒家经典著作。
D.
乡试,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单选题
普通
1. 依据所给信息填空。
他从眉山走向中原,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一生“历经八州”,在被贬黄州时,自称“闲人”。“他”是
,“其词”特点是
。
填空题
普通
2. 请根据你对下列成语的理解,将“斤、两、铢、钧”四个古代量单位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
半斤八两 铢两悉称 雷霆万钧 锱铢必较
语言表达
普通
3. 请将下列古人代指年龄的词语,按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
A.垂髻
B.弱冠
C.襁褓
D.束发
填空题
容易
1.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耋”指八九十岁。
B.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
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