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列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责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 B. 第②段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是为了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已无法在“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 C. 文中第⑥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各方对个人信息的争相抢夺。 D. 文末划线的“脸”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你的脸、你的不同表情等。
(2)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B. 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的特点。 C.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D. “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
(3) 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隐含着哪些意思?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探究。
【考点】
把握说明对象; 文章标题及其作用;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说明对象特征;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 , 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 B. 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激增的原因。 C. 第③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垃圾的巨大危害。 D. 第④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
(2)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 高科技污染指高科技无形垃圾造成的污染。 B. 高科技垃圾全部分布于太空的各个角落。 C. 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危害很大。 D. 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难度大,堆置影响环境,因此,人类对它束手无策。
(3) 本文的说明对象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红外体温检测仪火了

    ①红外体温检测仪有着非接触、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性,其测温原理是将物体发射的红外线所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再根据转变电信号的大小确定物体的温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热成像。红外测温仪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工程建设、器械检修等诸多领域。其中,红外体温检测是红外测温仪在医疗领域最主要的应用,可在人流密集的各交通关口、医院、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广泛用于筛查发热人体。

    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过程中,能够检测人体体温的设备主要包括两种: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和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由于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比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应用场景更灵活,价格更低廉,因此市场需求量也远大于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

    ③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这场全国总动员的疫情防卫战中,红外体温快速筛查仪器起“第一道防线”!基于热红外线测温的直观和不接触原则,成为当下的重要防疫物资。测温仪能在发热检测环节一定程度降低接触性传染的概率,对于疫情蔓延的阻挡和疾病的分析诊断有重要意义。

    ④人体红外测温仪是一种通过探测器测量被测对象(人体表面、耳腔等)的红外辐射量,经适当修正后,输出显示身体某部位温度的光电仪器。    △    

    ⑤而红外体温快速筛查仪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不仅不需要与被测人员进行直接接触,还能在保持相当检测距离的情况下使检测结果不受影响。红外体温快速筛查仪之所以能够在防控新型肺炎时筑起第一道防线,是因为它具备“无接触式测温”“大规模人群实时体温测量”“自动抓取发热人群”这三个特点。红外体温快速筛查仪对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则是实时进行的,通过算法得出体温数据更是以毫秒为单位,系统在工作时,根本不需要人群做任何停留,一旦人进入到设备监测范围后,便热成像,测得体温数据。热成像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能够获取温度分布图像,也就是能够获得一个画面全部的温度数据,因此即便是大规模人群同时进入到系统的监测范围内,也可以同时测得所有人的体温数据。这一切都可以在悄无声息中完成,被测人完全没有任何感觉。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红外体温检测仪测温原理是将物体发射的红外线所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再根据转变电信号确定物体的温度 B. 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和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是能够检测人体体温最有效的两种设备。 C. 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比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市场需求量大是因其应用灵活,价格低廉。 D. 红外体温快速筛查仪在工作时,根本不需要人群做任何停留,只要人进入到设备监测范围后,便可立即测得体温数据。
(2) 下面四个句子是第④段横线处空缺的内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新冠肺炎作为一种传染病,其最大的防治难点在于近距离接触时的高传染性。

②主要分为红外额温计、红外耳温计、红外筛检仪三种。

③传统的水银温度计、额温枪、点温仪等测温工具都需要与被测人员进行直接或近距离接触,这就带来了极大的交叉感染风险。

④人体红外测温仪作为体温测量设备,广泛应用在机场、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①③
(3) 简述红外体温检测仪火了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土地深处的歌

田青

    ①什么是民歌?音乐学界共同承认的标准是:由人民创作的世代流传的歌曲。所以谁写的歌词、谁谱的曲都不得而知,可能是草原上挤奶的阿妈,也可能是黄土高坡上目送亲人远征的婆姨。

    ②民歌为什么动人?首先在于感情真挚,非唱不可。胸中有一种感情让你不得不表达,但是语言又有局限,怎么办?“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是民歌的来源。创作这首歌的人可能是普通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就是有感而发,这种真诚浓烈的感情本身最能打动人。

    ③民歌之美,还出自“高成本”和“精打磨”。职业创作者一生可能写出成百上千首歌,田间地头的人们没有生花妙笔,只有生活,终其一生可能就唱出这一首歌。更确切地说,一个人把自己一生的爱和痛、一生割舍不掉的情,都化在一两句歌里。这样的歌能不好吗?

    ④“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多用来形容炼字之难,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民歌更是经过世世代代无数人推敲。在民歌流传过程中,谁觉得这个地方表达得还不充分,就改上一个字,无数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人生体会加了进去,这种程度的打磨,任何歌曲创作都无法比肩,这是民歌所以动人的另一个原因。因此,我总说民歌就像钻石,小但璀璨,短短几句话浓缩万语千言。

    ⑤中国民歌数量繁多,自古以来就有专人负责收集各地民歌的传统,《诗经》中“风雅颂”三部中的“风”就是民歌集萃,“采风”一词来源于此。

    ⑥民歌种类从不同角度切入有不同划分方式,我将民歌分为四类:号子、山歌、小调、田歌。同一类民歌风格又有不同,像山歌有信天游、花儿、吴歌,小调有秧歌调、花鼓调。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逐渐培育出这个地区独特的民歌风格。比如,内蒙古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放牧人远远见到人如何打招呼?短促的声音肯定不如悠长的蒙古长调传得远。

    ⑦如今,随着劳动方式改变,很多民歌比如号子和田歌渐趋消失。还能找到的民歌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其博物馆化,积极找到还会唱的人,利用多媒体技术录下来,数字化保存;一是努力传承,在四川就有一些年轻人积极和老一辈学船工号子,虽然对昔日船工生活有隔膜,但其志可嘉。

    ⑧民歌蕴含的艺术价值绝不低于任何一位职业作家的创作;民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些高度我们至今仍未超越。期待青年一代珍惜这份文化遗产,把中华大地上这动人的歌声一代代传下去。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3月24日,有删改)

(1) 从文中看民歌动人的原因有哪些?
(2) 画线的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题目“听,土地深处的歌”有哪些含义?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