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中国不亡,有我!  

齐邦媛

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一八九四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一九○八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抗战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

自他从事教育到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为了庆贺他七十岁之成就,胡适和十一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一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高瞻远瞩的理想。

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节选自《巨流河》,略有删改)


(1) 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

 →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 → 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

(2)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

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3) 文中说“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温暖”的理解。

(4) “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个句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5)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

【考点】
文章标题及其作用;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

(1) 文中“爷爷”做了那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

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划线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3) 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4) 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

(5) 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现代文阅读 困难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①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②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③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④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⑤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⑥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⑦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⑧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⑨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⑩“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⑪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⑫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⑬“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⑭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⑮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⑯“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⑰“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⑱“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⑲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 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 请简要概括女店主的人物形象。
(3) 结合语境,品析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4) “香樟树下”也可以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说明理由。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蝉翼飞过我的眉

    ①“木子,这些卡通画是你画的吗?画得可真漂亮啊!”扎着两根羊角辫的语文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几幅卡通画,一脸惊讶地问我。

    ②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从窗外照进教室,有尘埃在阳光里舞蹈,空气中有淡淡的馨香。下课后,我鬼使神差地跑到黑板前用粉笔信手画了几幅卡通画。那时,我刚刚对画画感兴趣,买来几本画书无师自通地画了起来。语文老师是一名大学毕业不久的女教师,一脸朝气和阳光,看到那几幅画,竟情不自禁地夸赞起来。

    ③听了老师的夸赞,我的眼前忽然一亮,眉毛轻轻动了几下,仿佛有蝉翼飞过我的眉。那薄薄的蝉翼,有一道优美的弧线。我腼腆地笑道:“是我画的,我马上擦掉。”我拿起了黑板擦。

    ④老师赶紧制止:“别擦,黑板上画了卡通画,变得多漂亮啊!”我放下黑板擦,心里多了几份忐忑和不安。

    ⑤上课了,老师特别叮嘱大家:“这黑板暂时不要擦,黑板上多了这几幅卡通画,是不是变得灵动、可爱起来了啊?”教室里响起响亮的声音“是!”

    ⑥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下醉到我心里。画中的那些小动物一个个好像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它们在阳光里尽情地欢闹,迫不及待地要举行一场盛大舞会。

    ⑦那堂课,仿佛因为黑板上多了几幅卡通画,课堂纪律变得格外好,同学们都积极举手发言,老师讲起课来也格外精彩生动。本是信手涂鸦的几幅卡通画,竟受到了年轻的语文老师格外欣赏,还在黑板上保留了整整一堂课的时间。这份特别的礼遇,让我一下子迷上了画卡通画。那种喜爱不可遏止,仿佛有一种激情和冲动,每当画画时,我的眉毛上仿佛有蝉翼飞过,眼前一下明亮了许多。

    ⑧母亲看到我喜欢画,不仅给我买来许多画书,还送我去上卡通画培训班,这下,我画画的热情更高高了,画卡通成为我最大的课余爱好。不知不觉,教室后面黑板报上的插图成了我的“专利”,许多老师还请我在她们的备课本上画插图,同学们也喜欢请我在他们的笔记本上画上……我的卡通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欣赏。

    ⑨毕业的时候,我送给了那个扎着两根羊角辫的语文老师一本我画的画册。我在封面上写下这样一行字:蝉翼飞过我的眉。

    ⑩那个扎着两根羊角辫的语文老师含笑问道:“‘蝉翼飞过我的眉’是什么意思?”

    ⑪我说起了那个故事,说起了那些在黑板上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的卡通画。我说:“老师,您就是飞过我的眉那只蝉翼。”

    ⑫老师听了,嫣然一笑。她还俏皮地用手做出一个飞翔的姿势,从我的眉前轻轻划过。

    ⑬我相信,那天有蝉翼飞过我的眉,让我看到了诗和远方。当我伏在案前画了一幅又一幅卡通画,心中充满欢喜和甜蜜。我常想,如果那天没有蝉翼飞过我的眉,我也许永远不会有这份美丽的爱好。

    ⑭我一直记得那天蝉翼飞过我眉的情景。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从窗外照进教室,有尘埃在阳光里舞蹈,空气中有淡淡的馨香。

(1)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从窗外照进教室,有尘埃在阳光里舞蹈,空气中有淡淡的馨香。(从描写角度赏析)

②画中的那些小动物一个个好像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它们在阳光里尽情地欢闹,迫不及待地要举行一场盛大舞会。(从修辞角度赏析)

(3)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感受?
(4) 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 文章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困难